牛奶蛇,这是所有陆栖蛇类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从加拿大东南部到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都可见其踪迹。成体有100-180cm,是一种无毒有益的王蛇,原产于北美洲、中美洲,常见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家。喜欢躲藏在安全私隐的地方,如洞穴类,喜爱中至低的湿度。属卵生动物,交配期为春季至夏季,孵化期是秋季,换孕期一般为28-30天。每次一般产下10个蛋左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宠物蛇 牛奶蛇(无毒有益/酷似剧毒珊瑚蛇)
现在把蛇当作宠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但不得不承认,口味还是很重的。牛奶蛇是宠物蛇中比较常见的品种,无毒有益,但是却和剧毒的珊瑚蛇长得极其相似,一定要将两者区分清楚,如果不小心将珊瑚蛇当成牛奶蛇来养,那就太危险了!
一、牛奶蛇,最受欢迎的宠物蛇
牛奶蛇更多的时候也被叫做奶蛇,因为常常在养牛场出现,人们以为误以为它们喜欢偷喝牛奶,所以才被叫成牛奶蛇,但其实它们并不喝牛奶,和牛奶也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蛇原产于中美洲国家,但现在基本遍布全球,成为所有陆栖蛇类中分布最广的,体长一般在1至1.8米之间。如今和绿树蟒一样,成为最受欢迎的宠物蛇之一,很多人都喜欢饲养它们。
牛奶蛇是无毒的,因为爱好攻击和吞食其他的有毒或者无毒蛇,它和眼镜王蛇一样,对大部分的蛇毒都具有免疫性,不仅如此,它也是一种有益的蛇,经常出现在谷仓或者是农家小院里,捕捉老鼠和兔子,所以很多农场会选择饲养牛奶蛇,因为能够给农场减少不晓得鼠害问题。
但是有一个头疼的问题,牛奶蛇和珊瑚蛇长得实在太像了,要知道虽然这两种蛇长得像,但是相比较于牛奶蛇的温顺,无毒有益,珊瑚蛇可是一种剧毒的蛇类,会对人类造成威胁,如果不分辨清楚,不小心养了条珊瑚蛇,那就悲剧了!不过光是看珊瑚蛇和牛奶蛇的图片,我们是很难辨别出来的。
二、珊瑚蛇和牛奶蛇的区别
想要区分这两种蛇类,花纹是它们唯一的区别,但是对于视力不好的朋友们来说,也是相当困难的。牛奶蛇的花纹是:黑-非黑-黑-非黑-黑-非黑-黑;珊瑚蛇的花纹是:黄-非黄-黄-非黄-黄-非黄-黄。但是因为排列组合的模式非常多,还是要多看两眼,分辨清楚,上面那张图就很清楚了。点击下一页,查看牛奶蛇饲养方法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牛奶蛇的介绍
奶蛇,是一种无毒有益的王蛇。奶蛇分布在美国东部和安大略湖的南部(Ontario)一带。它常常出没在谷仓和农家庭院里捕捉老鼠和兔子。它的名字来自于它喜爱牛奶的一种错误传说。奶蛇爱好攻击和吞咽其它有毒和无毒蛇,因此奶蛇对大部分毒液具有免疫力。
据说是因为有的奶蛇(如帕布拉奶蛇和纳尔逊奶蛇等)常在养牛场附近出没,人们误以为它们喜欢偷喝牛奶,因此这么叫它,跟颜色无关,而是与其行为有关而误定义。通俗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传承名字。
怎么能把蛇赶走?
蛇“怕”雄黄
雄黄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粒状固体或橙。关于蛇怕雄黄这一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经多次实验表明,蛇并不是害怕雄黄,只是不喜欢雄黄以及用雄黄制成的一些物品散发的刺激性气味,例如雄黄酒等。
如果房间里有蛇,你可以用雄黄或者雄黄酒或者雄黄制品放在房间里,蛇不喜欢雄黄的味道自然就会走了
如果没有雄黄也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办法
我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
讲的是一个外国女人宴请客人的时候,有条蛇爬到了腿上,那个女人让女仆端了盆热牛奶出去,蛇闻到热牛奶的味道就自己游出去了
你也可以用热牛奶试试
如果连牛奶都没有,你也可以试试用棍子把蛇挑出去
如果确定那条蛇没毒,你可以直接抓蛇的七寸
当然,在还没确定那条蛇有没有毒的情况下,千万别被咬到了
以下是被毒蛇咬伤、辨别蛇的七寸以及分辨蛇是否有毒的诀窍
蛇毒处理:
毒蛇咬伤的局部常规处理,是指被毒蛇咬伤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及局部用药等。
眼镜蛇
局部常规处理应在蛇伤现场进行,处理越快,效果越好。病人被蛇咬伤后立即用火柴头5~7枝烧灼伤口,以破坏局部的蛇毒;也可用针刺或拔火罐的方法,除去伤口或周围的毒液。为延缓伤口蛇毒的吸收,于近心端3~5厘米处用带子扎紧,其结扎松紧程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以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障碍过久而坏死,待急救处理结束后(不能超过2小时),结扎应立即解除。
在蛇咬伤后1~2小时内,伤口处作十字切口,长2~3厘米,深达真皮以下,如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可深达2~3厘米。伤口若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反复冲洗伤口后,伤肢搁下垂位,周围置冰袋,以减少蛇毒的吸收。应注意,血循毒蛇咬伤者不宜作扩创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
在蛇咬伤后0.5~1小时内,有条件者,及早作局部环封,用相应的血清2毫升或用胰蛋白酶2000U,或10~15%依地酸二钠4毫升,分别与0.25~0.5%普鲁卡因溶液5~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配伍,于牙痕中心及周围注射达肌肉层,或在结扎的上方作环行封闭,这对减轻症状甚有益处。肿胀的肢体,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用双柏散(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泽之)加水蜜热敷,效果很好。局部出现坏死、溃疡者,则按中、西医(或中西医结合)外科处理。
行军时防蛇
1、除眼镜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份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的雨林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4、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惊蛇(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打草惊蛇有可能会引起眼镜蛇主动攻击人,不知道这一条到底怎样用。)
6、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7、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9、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门,因为那里是蛇的七寸,即心脏。
10、警惕那种看上去已死的蛇,因为他们可能在窥视猎物而装死。
11、如与一条蛇狭路相逢,则应该后退避让,给它逃跑的机会,它会乖乖那么做的。
营地里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2、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3、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4、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5、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常见蛇药
1、自制防蛇药
材料:雄黄(有毒,使用时切忌用火烧)二两、大蒜一头、纱布一块。
制作:将大蒜捣烂,雄黄碾成粉末,两样充分拌匀后,用纱布包住,扎成一小球状,以不出水为宜。
用法:将雄黄大蒜球挂在腰间,若要更保险,制作两个球,分别绑在左右脚脖子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蛇族一概退避三舍。
特点:效果显著,经久耐用,制作一次可用一月。
2、当在野外被蛇咬后,服用蛇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各地药品供应站有不同的蛇伤药,可参照说明书使用。南通蛇药又叫季德胜蛇药(片剂)用于治疗毒蛇、毒虫咬伤,有解毒、止痛、消肿的功效。上海蛇药用以治疗蝮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亦可治疗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等咬伤。具有解蛇毒以及消炎、强心、利尿、止血、抗溶血等作用。
3、血清:有条件的话,最好根据当地动物志,准备相对应的血清,冷藏携带至当地,存放在医院中。
蛇的七寸:
蛇既有三寸,也有七寸
“三寸”的地方脊椎骨被打伤以及打断,它便无法抬起头来咬你;而“七寸”是它心脏的所在处,一受到致命的重伤,自然必死无疑。当然了,这“三寸”、“七寸”也并不是每一条蛇都相同的,因为蛇的种类与大小都有所不同。
其实"七寸"指的是一个笼统的部位,其实就是蛇的心脏部位,要是蛇不到七寸,你就照着蛇的腹部打(蛇和人不一样,心脏在腹部)!蛇头后的颈部的地方只是蛇的三寸,打了以后蛇只会昏死一段时间,不是真的死.因为打了三寸后蛇头部会马上缺血,所以会暂时昏死一段时间,但不是很长,所以最好打蛇的腹部!
如何辨别蛇是否有毒:
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
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毒腺: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2、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3、毒牙: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那么,哪些无毒蛇容易与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
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
牛奶蛇有毒吗
牛奶蛇没有毒。
牛奶蛇不仅无毒,还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蛇,因为它们非常喜欢攻击和吃掉其他有毒和无毒的蛇类。仅仅是从牛奶蛇鲜艳的外表来看,它们看起来非常可怕,红色、黑色、白色、相间的身体给人一种带有剧毒的感觉,事实并非如此,牛奶蛇反而对大部分毒液都具有免疫力。
牛奶蛇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不是因为它喜欢偷喝牛奶,也不是因为它身体为奶白色,而是由于它经常在养牛场附近出现。这种蛇类原产于中美洲国家,如今基本上遍布全球,成为所有陆栖蛇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一般在1—1.8米之间,是最受欢迎的宠物蛇之一,被广泛饲养。
牛奶蛇如何饲养:
1、环境布置
牛奶蛇的体积较大,养殖的时候要准备较大的箱子,底部可以使用爬虫砂或木屑,并放一个水盆以提供饮用水,再放置一个如山洞的避难所供其躲藏,也可以放一些观叶植物或枯木等,尽量模拟出原生环境,然后在箱子上面加装一个红外线灯具,以供夜间观察或加热用,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即可。
2、投喂方法
牛奶蛇的体型并不会变得特别大,饵料以小白鼠、大白鼠为主,幼年时期可以喂乳鼠,或者到野外抓些小蜥蜴、青蛙等给它们加餐,喂食间隔在幼年每隔5—7天一次;成年蛇每隔7—10天一次即可。由于牛奶蛇具有夜行性,所以最好在晚上投喂食物,饲喂时不要把手靠太近,建议使用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