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幼犬细小是有可能治好的。幼犬细小在发病初期,狗狗会出现消化不良、呕吐等情况,刚开始的呕吐物中会带有未消化的食物,之后呕吐物颜色会逐渐变为白色并且可能会有少量血丝。在发病中期,狗狗就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瘫软无力、体温逐渐升至39摄氏度以上。发病后期,狗狗会出现胃肠症状,通常会出现排泄血样水状粪便,并且带有恶臭。在发现幼犬得了细小后,可以通过输液打针,维持日常电解质和能量。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两个月的狗狗得细小能治愈吗?
狗狗得细小是可以治好的,治疗犬细小病毒病最主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时精准的对症治疗。
特异性治疗:本病是病毒引起,应用高免血清对提高疗效具有明显作用,但血清的应用必须做到既早又足,早期足量应用,这样可使机体较早的获得多量抗体,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对症治疗:及时纠正脱水及代谢紊乱,出现的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止吐、止泻、改善肠胃功能等可以缓解病情减少死亡;
尽快止血:消化道严重出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及时控制出血。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他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两三个月的小奶狗,得了细小病,四天没吃东西了,今天打了针,能治好么?治愈率高么?
能的,并不是必死症,别太担心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幼犬所惹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型,出血性肠炎型以猛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为主要特征;心肌炎型则以忽然死亡为特征。无论那品种型的临床表现,均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传染性强为特性。
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易感,但幼犬的易理性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饲养管理条件骤变、长途运输、冰冷、拥堵均可促使本病发作。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呕吐物、唾液、粪便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康复犬仍可长期经过粪便向外排毒,安康犬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过消化道感染。
口服庆大霉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妈咪爱。庆大霉素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混合(运用注射器将庆大霉素注射到孢曲松钠中,溶解后吸入注射器中,拨掉针头,打狗嘴里)。一日两次,连用两天立刻停药,如有好转继续口服妈咪爱。
或者
狗狗细小初期呕吐粘稠白泡,拉希水,恶臭,的话,就基本可以确定为细小。
吐,吐了又吃回去,不拉肚子的。精神很好,是肠胃消化不良!
输液药物:先输%0.9氯化钠+Vc注射液+VB6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再输%5糖盐+氯化钾注射液混合头孢粉注射的的那种,(把5ML氯化钾抽出来羞射到头孢粉里面,稀释后加到糖盐里面,静脉滴注)。
如果狗狗有出血的情况了。要加止血敏为输液里面。呕,拉的话,打止吐止拉针。
以上的都是小诊所能买的,几十块钱,小狗10斤以下能用4天了。输液,按狗狗重量来算,一公斤狗狗20ML左右的液体,分两袋输,比如一只5斤的狗狗就可以输每袋50ML左右,每天一共就100ML。
打针的药。细小单克隆抗体,好点的价格也就45左右一只,白细胞干扰素,30左右。
血清就不用了,有了单抗也不用血清。
先打干扰素,后打单抗,如果自己买药注射这些药必须冷冻的,最好是同城医院买。打针很简单,都可以皮下注射。最好是脖子上的皮。不要打同一地方。!
捏起皮皮45°打进去2-2.5Cm左右,就可以注,要慢慢的推进去。
输液的话,可以去医院让医生打个留置针头,回家可以自己输液,针头插进去就可以输液了,输液输完以后必须要封针。很简单,针管抽5ML干净没添加的葡萄糖水,打进留置针就OK。
1、2个月的狗狗得了细小能治好吗。
2、2个月幼犬细小能治好吗。
3、两个月狗狗得细小能治好吗。
4、两个月幼犬得细小治愈概率多大。
1.幼犬细小是极有可能治好的。
2.第一,不同的狗狗体况也会不同,身体较强壮,体重以及脂肪量更高的狗狗治愈率更高。
3.犬细小病毒以狗狗腹泻呕吐为主要病症,在此期间狗狗会因为丧失食欲以及腹泻导致电解质失衡,身体没有充足的能量抵抗病毒侵袭,因此体格最好的狗狗能更好的抵抗病毒。
4.部分病情不严重的,通过自身抵抗力就能抵抗病毒。
5.第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狗狗,通过输液打针,维持日常电解质和能量需要也是有可能治好的。
6.目前我国细小治愈率越来越高,在确诊狗狗患细小后主人不要着急,配合宠物医生进行治疗是极有可能将细小治愈的。
狗狗得了冠状病毒和细小治愈率高吗?两个多月大的幼犬
狗狗同时得细小和冠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治愈率大概只有30%-50%。
如果狗狗暂时只有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没有出现腹泻现象,其治愈率大概在50%-60%左右。
对于两个多月大的幼犬,如果及时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输液、打针、禁食禁水,并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幼犬的治愈率也是很高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狗狗的状态量身定制饮食计划,以避免加重肠胃功能紊乱。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细小和冠状病毒的狗狗需要隔离饲养,并对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在发病后,应严格控制饮食,禁食禁水,并通过输液等方式防止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