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 Blanford)为鬣蜥科岩蜥属动物,雄性全长(140 + 222) mm,雌性(132+ 206)mm。 体型较大,背腹扁平,四肢健壮,指趾及爪发达,尾圆柱形,头略呈三角形,鼻孔较小,位于近吻端两侧,眼大小适中,耳孔较大,无外耳道,鼓膜位于表面。尾圆柱形,基部微平扁,被覆起棱大鳞,尾腹者棱弱,各鳞排列呈环,每4环组成一节。 新疆岩蜥多生活于黄土及黄土沙质荒漠地带,以洞穴为生。新疆岩蜥为昼行性动物,晴天日出后开始活动。岩蜥奔跑快捷,善攀援,常爬到树干、灌丛或岩壁上觅食。 新疆岩蜥以植食性为主,兼吃少量动物性食物,以卵生为主要的繁殖方式。新疆岩蜥垂直分布范围海拔100m左右(吐鲁番)到1760m(哈密星星峡)。新疆岩蜥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新疆岩蜥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新疆岩蜥
新疆岩蜥在不同环境下身体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外形给人第一感觉比较强壮结实。尾巴比较长,一般约等于(或仅略短于)头体长,或为头体长的2~3倍。
新疆岩蜥下颌骨的左右两半以骨缝结合,不能活动,口不能张大。新疆岩蜥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无存的种类,其体内必有前肢带(肩带)的残余。
新疆岩蜥多具有活动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睛可以自由启闭。新疆岩蜥多数种类的舌头都较宽大肥厚。新疆岩蜥一般都有外耳孔,即使没有,也可从外表看出鼓膜的所在。
这种什么蜥蜴?新疆戈壁看到的
这是旱地沙蜥。鬣蜥科沙蜥属。身体背面有发达的锥子状鳞丛;体色变化极大,颈背部两侧各有一椭圆形红斑,四周镶以蓝色边缘;尾巴的下面浅蓝色。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一般生活于荒漠草原之间的戈壁滩或河边的沙砾地。
这是什么蜥蜴??在新疆(南疆)戈壁滩发现的
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 Blanford)为鬣蜥科岩蜥属 动物,雄性全长(140 + 222) mm,雌性(132+ 206)mm。 体型较大,背腹扁平,四肢健壮,指趾及爪发达,尾圆柱形,头略呈三角形,鼻孔较小,位于近吻端两侧,眼大小适中,耳孔较大,无外耳道,鼓膜位于表面。尾圆柱形,基部微平扁,被覆起棱大鳞,尾腹者棱弱,各鳞排列呈环,每4环组成一节。 新疆岩蜥多生活于黄土及黄土沙质荒漠地带,以洞穴为生。新疆岩蜥为昼行性动物,晴天日出后开始活动。岩蜥奔跑快捷,善攀援,常爬到树干、灌丛或岩壁上觅食。 新疆岩蜥以植食性为主,兼吃少量动物性食物,以卵生为主要的繁殖方式。新疆岩蜥垂直分布范围海拔100m左右(吐鲁番)到1760m(哈密星星峡)。新疆岩蜥晾干入药,其脂肪体可用来治白癜风,肉可治腰腿关节痛等,新疆岩蜥能消灭蝗虫有益农牧业。
新疆岩蜥的与塔里木岩蜥全体分析
新疆岩蜥和塔里木岩蜥全体、肌肉与皮肤中18种元素分析比较(Determi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18
Elements in Body, Muscle and Skin of Laudakia stoliczkana and Laudakia tarimensis from Xinjiang)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 Blanford)和塔里木岩蜥(Laudakia tarimensis Zugmayer)全体、肌肉与皮肤中的K、Ca、Na、Mg、Fe、Zn、Mn、Sr、Cu、Mo、Cr、Ba、Co、V、Pb、Cd、Ni及Be 18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岩蜥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都比较丰富,其中K、Ca、Na、Mg、Fe、Zn、Sr、Mn、Cr、Br、Cu、Co、Mo含量比较高,而有毒元素Al、Pb、Ni和Cd的含量甚低。在这两种岩蜥全体、肌肉与皮肤三种样品中全体样品元素含量最高,但各元素含量的差异不明显.对两种岩蜥体内人体必需而具有抗癌作用的Fe、Zn、Sr、Mn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发现,新疆岩蜥分别为168.36、94.14、78.12、44.28μg/g,塔里木岩蜥分别为338.22、183.16、88.44、32.46μg/g。塔里木岩蜥中的Fe、Zn、Sr含量高于新疆岩蜥,而新疆岩蜥的Mn含量高于塔里木岩蜥。新疆岩蜥和塔里木岩蜥作为中药及维吾尔医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应用前景,并讨论了这些元素与其药用机理的关系,为这两种药用岩蜥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