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提到如果自己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时间较长,出现了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皮温升高、体温升高或者是出现极度口渴、大汗淋漓等表现时,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发生轻症的中暑。此时应该立刻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通过空调降低环境中的温度,同时口服含有盐分的饮品,必要时可以通过静脉进行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的输注,以尽快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已发生体温的升高,可以通过凉水擦拭皮肤进行物理降温的方式帮助患者降低体温。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就会由上述的进入到重症中暑状态,就会出现包括热痉挛、热哀竭、热休克在内的多种临床表现。热时患者会出现肌肉的严重酸痛,身体发生肢体的抽搐,其中以腓肠肌也就是小腿肚子最为明显,进一步发展进入热衰竭,患者会因为汗液、体液的大量去失。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会出现意识的改变,从烦躁谚妄到嗜睡昏迷,同时会出现心率的增快、血压下降,如仍救治不及时,就会进入到热射病的阶段,出现41以上的超高热,并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暑有哪些症状?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度中暑:
(1)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临床表现为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2)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3)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顾名思义多见于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其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后,会出现发热、忽然晕倒,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
(2)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和慢病人群,发病较慢。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1~2天后症状会加重,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其体温可高达40℃~42℃,而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
中暑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一、先兆中暑症状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出现了四肢无力 口渴 多汗 头晕 症状 体温可能会有一点点高。
喝点水在温度低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了。
二、轻症中暑症状
1)体温高于38度以上。
2)口渴、头晕
3)面色红、出汗量大
或者是相反的情况1)四肢湿冷
2)面色白
3)血压下降
处理及时几个小时就可以恢复。
三、重症中暑症状
重症中暑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和热衰竭。
(1)热射病症状
a) 先大量出冷汗
b)一段时间后没汗
c) 呼吸快
d) 脉搏弱,但是快
e)神志模糊
f) 血压低
(2)热痉挛症状
a)大量出汗
b)极度口渴
c)肌肉痉挛的疼痛
(3)日射病症状
a)开始是剧烈头痛、
b)烦躁不安、恶心呕吐、
c)现昏迷抽搐。
(4)热衰竭症状(常在发生在老人身上)
a)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
b) 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b)体温有可能稍微偏高。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体温升至38℃以上,并伴有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3.重症中暑,热痉挛它主要表现为人体因出汗过多、失水失盐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引起的肌肉痉挛。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其次为皮肤发凉、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和轻度脱水热射病指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高热。体温高达40度以上,前期大量出汗后无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4.中暑应该这样处理,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处休息。虽然天气越来越热,但许多人因为生计不得不在炎热的环境中工作。这时,做好防暑防晒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中暑后不要慌。你必须先把人从炎热的环境转移到阴凉处,避免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然后尽量让病人躺下。如果条件允许,给病人换上一套干净干燥的衣服,用电扇或风扇给他降温。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有太多人围着病人,保持通风。
5.调整姿势。观察中暑者的面色。如果因充血而发红,适当抬高头部,改善充血状态,使血液容易回流;如因缺血呈白色,适当降低头位,改善血液供应。
6.用物理降温方法给病人降温。可以用冷毛巾覆盖患者额头,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酒精或冰水擦拭全身。当病人的体温降到38以下时,这些强制降温的方法就应该停止。
7.如果病情严重,请就医。如果中暑很严重,一定要及时送病人去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可以将冷毛巾湿敷在患者的额头或腋下,然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缓解中暑症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患者在送医过程中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物理降温的效果。
中暑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不同类型的表现也不一样,具体如下: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见于健康年轻疼,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军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
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扩展资料
中暑的原因
1、产热增加
在炎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等。
2、机体散热减少
环境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汗腺功能障碍等。
3、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
年老体弱、产褥期女性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热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同等环境下更易发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