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Lyss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于被已感染动物,主要包括犬和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类在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首先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进入脑部,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通常潜伏期为1~3个月,无任何症状。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流行,尤其以亚洲和非洲为主。狂犬病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伤口部位疼痛,有异常的颤抖或病痛感。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的扩散,病人可能会出现典型诸如狂躁型或麻痹型等病症,最终可能导致咽肌痉挛、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最后死亡。狂犬病暴露后立即进行医学干预是非常重要也是唯一的预防方式。包括伤口处置、接种疫苗、被动免疫治疗等非常关键。一旦病患发病,目前医学并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被动免疫的处理,正确及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非常重要。中国的狂犬病疫情历史悠久,《左传》和《肘后备急方》等古籍中都有相关记载。1950年以来中国狂犬病经历三次流行,而现在的疫情处于低流行阶段。近10多年来,由于狂犬病而死亡的人数在逐渐下降,这说明中国的狂犬病防治工作正在取得积极的效果,但需要保持警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的病因与诊断要点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犬、猫及食肉动物容易感染,并可以传染给人。
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狂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100%。
一、狂犬病的病因:
1、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
2、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
3、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人或其它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
4、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非洲吸血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也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
5、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
二、狂犬病的诊断要点:
本病通常以散发的形式,即发生单个病例为多,大多数有被疯病动物咬伤的病史,一般春夏发病较多,这与犬的性活动有关。狂犬病的临床特征如下:
1、病初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举动反常,如不听呼唤,喜藏暗处,出现异嗜,好食碎石、木块、泥土等物,病犬常以舌咬伤处。
2、随后发展为狂暴不安,攻击人畜,常无目的地奔走。外观病犬逐渐消瘦,下颌下垂,尾下垂并夹于两后肢之间。声音嘶哑,流涎增多,吞咽困难。
3、后期,病犬出现麻痹症状,行走困难,最终全身衰竭。
三、狂犬病的防范措施:
1、狂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100%。
2、发现病犬后应立即送兽医站或卫生院处理。被病犬、病猫咬伤或抓伤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纲胞冻干苗。
狂犬病为我国法定人畜共同传染病,应重视本病的接种预防。
狗狗得了狂犬病怎么办
狗狗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感染为主要症状的直接接触性共患传染病,俗称“疯狗病”或“恐水症”。
症状表现为兴奋、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一般临床表现为狂暴型和麻痹型2种。
狂暴型分为3期,即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前驱期表现为精神沉郁、怕光喜暗、反应迟钝、不听主人使唤.不愿接触人。食欲反常,喜欢咬吃异物,以及吞咽困难、唾液增多、后驱无力、瞳孔散大,此期时间一般为1~2d。
/web/uploadimg/20210118/1610955029129780.jpg
随后进入兴奋期,表现为狂躁不安,突然站住吠叫,反射兴奋性明显增多,对外界刺激(如声音、强光、手摸等)反应敏感,主动攻击人与动物,兴奋期约2~4d,其后发展成癫狂,并呈现兴奋与沉郁交替出现症状,常离家逃窜,逐渐出现意识紊乱,乱啃乱咬。该病因对水声反应过敏而称“恐水症”。
之后进入麻痹期,流涎、舌脱出、下颚下垂、后驱麻痹而卧地不起,通常死于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整个病程6~10d。
麻痹型,兴奋期很短,一般2~4d或症状不明显,就转入麻痹期。因头部肌肉麻痹,流涎,吞咽困难,以及表现出张口、下颚、后驱、喉头均麻痹,经2~4d而死亡。由于有些狗狗病程并不典型,诊断时应注意有无咬伤史。
/web/uploadimg/20210118/1610955043588062.jpg
治疗:
被狗狗咬伤的动物,应立即先让局部出血,再用肥皂水充分冲洗创口,以排除局部组织内的病毒,然后用酒精、碘酒等处理。如有狂犬病免疫血清,在创口周围分点注射更好,用量为每1kg体质量按5mL计算,最好在咬伤后72h内注射完;如无血清,应及时用疫苗紧急预防接种,在被狗狗咬伤24h内注射一次疫苗,间隔3~5个月,再注射2次,注射疫苗的犬可获半年的免疫期。
建议免疫程序:①用狂犬病单联疫苗免疫程序,一种是用活疫苗免疫,3~4个月龄狗狗首免,1岁时二免,然后每隔二三年免疫1次。另一种是用灭活疫苗免疫,3~4个月首免,隔3~4周二免,然后每隔一年免疫1次。②用狂犬病多联疫苗免疫,免疫程序是28~30日龄首免,然后隔15d二免,再隔15d三免,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
狂犬病发病出现临床症状后,没有特效药物。对患狂犬病狗狗及疑似狗狗,应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就地扑杀,尸体应深埋。
什么狗算狂犬病
简单哦!有良心的传染病学家祖述宪教授专门回答了你这个问题!此外,你需要知道,健康犬不带毒,即使携带了狂犬病毒,在他没发作前是不可能传染给你的!这点世界卫生组织说的在机理里说的是非常明白的!
建议,你去打预苗,同时观察咬你的小狗在十天内是否死亡,如果他发作狂犬病死亡了你就接着打针,如果他没有死,你就放心好了,你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
终于如何判断是狂犬病还是健康狗,下面是专家的对狗的判断~
一 、你所说的“健康狗”是什么样子?
“健康狗”是指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异常或病态,而是“正常”或“健康”的。例如,从外表和形体上(如毛的样子、行动步态和坐卧姿势)、食欲、精神和反应上看,与健康的狗相同,在主人眼里与平时一样。如果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重要的外观表现如不发热,眼睛不红(不充血)、没有分泌物、(眼)巩膜不黄(没有黄疸),无大量流涎,鼻尖湿润,无呼吸困难,周围干净、没有腹泻……这些明显的现象,兽医师和细心的主人是不难发现的。所以,“外观上健康”就是指没有发现狗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对于狂犬病来说,“健康狗”是指没有狂犬病症状的狗,不需要做实验室检查来证明。
二、被可疑的狗咬了怎样对狗的临床表现做判断?
如果狗猫被(兽医或有关专业医务人员)怀疑患有狂犬病,一般来说应当立即给以人道处死(安乐死),脑组织送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狂犬病的病理学和病毒学检查。在有条件下,亦可进行隔离和观察。
泰国一研究机构对养主发现有行为异常和咬人1-4天内送去的2152只狗猫进行收容,笼养观察,发现凡实验证明为狂犬病的狗,均于收容的10天以内死亡[注1]。迄今国内外的专业书籍也说:对可疑狂犬病的狗进行隔离观察10天,如果狗不在10天内发病死亡,则不是狂犬病,被咬者没有暴露。
可是,近些年一些健康科普报刊上常有一些读者询问,他们在数月或数年乃至十几年前曾经被狗咬过,那狗并没有当作疯狗打死,是健康的。读者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发病?现在是否还需要注射疫苗?
可是,(传染科)医生或者狂犬病门诊的医生的答复通常是:健康的狗也可以带病毒,而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可达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所以也可能发病。因此,要接种狂犬疫苗,最好还要测定血清的狂犬病毒的抗体水平,了解疫苗接种是否有效。这种回答是造成大众对狂犬病无端恐慌的主要原因。城市常有儿童被家养的健康小狗咬了,或者了一下,一家人忙作一团,赶忙护送着孩子前往防疫站打疫苗。我接到过亲戚朋友或不相识的人的询问这类问题的电话不下十多次,其实这种惊慌是根本不需要的。
狂犬病的潜伏期是指暴露于狂犬病毒(主要为狗咬伤)至发病的时间。一般为20-90日,偶可短至10天, 1年或以上的罕见。如果一个人被狗咬了,不到5、6天或更短就发病了,不可能是狂犬病。某地报道一妇女被别人的狗咬了2天后发病,撕扯衣服,全身抽筋的样子,其实那是癔病或歇斯底里。
问这种问题的大多数都是敏感而易于紧张的人,得到上述医生的回答更令他们整天焦虑不安,甚至绝望。我见到一位狂犬病疑病患者,病了好几年,注射过5个全程的狂犬疫苗,测过2次抗体。他先是给我写长信,后来与我面谈、通四五次电话,每次时间都很长,我怎样解释都没有用,建议他去精神科就诊。他对此似乎不感兴趣,后来我知道他去精神科多次了。
三、 诊断活狗狂犬病的6条标准[注2]
如果上面这么说还嫌简单,可以根据下面的6条临床标准对可疑的狗做出初步诊断,有助于对被咬的人进行处理。
[1] 狗的年龄?
① 不足1个月,不是狂犬病。
② 大于1个月或年龄不明者,往下看[2];
[2] 狗的健康状态?
① 健康(无疾病症状)或者患病超过10天者,不是狂犬病。
② 患病短于10天或不明者,往下看[3];
[3] 起病状况怎样?
① 原本健康,突然发病者,不是狂犬病。
② 逐渐起病或情况不明者,往下看[4];
[4] 最近3-5天的临床病情怎样?
① 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者,不是狂犬病。
② 病情不断进展或不明者,往下看[5];
[5] 狗有“转圈子”的现象吗?
(狗在笼子里跌跌撞撞地或者行走时老是朝一个方向转圈子,而且头撞到栅栏,像是瞎了眼睛)
② 没有,或不清楚者,往下看[6];
[6] 狗在死亡前一周,出现下列的17种症状、体征中的2种或更多吗?
⑴ 下巴下垂。
⑵ 叫声异常。
什么是狂犬病?如何预防?
狗狗
一、概述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专门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传播途径为动物和人、动物和动物间传播,人和人之间不传播。
狂犬病毒,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几乎感染所有温血动物,自然宿主为犬类及野生动物。主要损害中枢神经,人或动物被咬后沿神经纤维移行至CNS(中枢神经系统),传播过程见图1。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70%乙醇、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敏感。也易被巴氏消毒、紫外光、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灭活。但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相关实验发现,在组织粗提物中或中性甘油中,感染组织中的病毒灭活通常很缓慢,在冷冻或冻干的组织提取物中,感染性十分稳定。
图1:狂犬病毒在人(动物)体内传播过程
二、临床表现
1.动物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⑴犬(感染过程见图2)
前驱期:精神沉郁、烦躁不安,对声、光敏感,常躲在暗处,流涎和夹尾;后躯软弱;食欲反常,喜吃异物;望空捕咬,添咬伤口,亢进,嗅自己或其它犬的性器官;病犬往往改变习性,病初常有逃跑或躲避趋势,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呼唤;病犬可能失踪数天后归来,此时体重减轻,满身污泥,皮毛上可能带有血迹。主人对其爱抚或强迫牵引为其清洗时,往往被咬。
兴奋期(狂躁期):行为凶猛,有明显的进攻性,想挣脱绳索,攻击人或动物,有时到处奔走,远达数十公里,沿途随时都可能扑咬人及所遇到的各种家畜;一些狂暴期病犬间或神志清楚,重新认识主人;狂暴和沉郁往往交替出现,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病犬也可出现自咬四肢及尾部等;大量流涎,有时下颌不能闭上;声音改变;不恐水反而嗜水。
麻痹期 (“哑行”狂犬病):随病势发展,很快进入麻痹期,此时病犬下颌下垂,舌脱口外,流涎显著,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
图2:犬狂犬病的感染过程
⑵牛
起卧不安,前肢刨地,高声咆哮,有阵发性兴奋和攻击动作,如试图挣脱绳索、冲撞墙壁,跃踏饲槽,可见磨牙和流涎等。有时出现攻击人畜现象。当兴奋发作后,常有短暂停歇,随后再次发作,并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伸颈、流涎、臌气、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发病后3~6天死亡。
⑶马
咬伤部位奇痒,病初往往啃咬或磨擦咬伤部位,以致摩擦出血。易于惊恐,目光呆滞,瞳孔散大,亢进。兴奋狂暴时亦攻击其它动物或人,有时将自体咬伤,异食木片和粪便等。在短期狂暴后出现进行性麻痹,有类似破伤风症状,最后后肢强直,呈现不全麻痹而死。
⑷羊
病例少见。症状与牛相似,但多无兴奋症状或兴奋期较短。表现起卧不安,亢进,并有攻击其它动物的现象。常咬伤口,使之经久不愈。末期发生麻痹而死。
⑸猪
表现为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反复用鼻拱掘地面,攻击人畜。在发作间歇期间,常钻入垫草中,稍有音响即一跃而起,无目的地乱跑,最后发生麻痹症状,病程约2~4天。
⑹猫
狂犬病一般呈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疾病发作时攻击其它动物和人。
2.人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人患狂犬病后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潜伏期、症状前驱期、兴奋期和昏迷期四期:
潜伏期 :平均约10~90天,有超过1年以上潜伏期的报道,但是很罕见,潜伏期的长短与发病的可能取决于受伤部位和程度。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症状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头痛、恶心、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红肿、疼痛、有蚁走感等症状。
兴奋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三、流行病学
1.传播
狂犬病的传播大致是野生动物向家养动物(主要是犬类)传播,家养动物再向人类传播的过程(见图3)。
图3:狂犬病传播圈
2.分布
动物狂犬病,除了例如新西兰、马尔代夫文莱等少数国家未曾记载过有狂犬病发生外,大部分国家均有存在。而人狂犬病,据统计,自人狂犬病发现以来,发病数的56%发生在亚洲(其中90%在农村),44%发生在非洲(其中75%在农村),其他地区发病总数不到500例。
我国的人狂犬病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农村地区(见图4)。
图4:中国人狂犬病分布情况
3.流行现状
①感染犬仍然是我国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在引起人狂犬病的流行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②发病犬咬伤人事件频繁发生。
③犬狂犬病仍以高度散发为主,但疫情仍然难以统计。
④家畜及野生动物发病死亡增加:猪、绵羊、山羊、水牛、奶牛、鼬獾、貉等。如2013新疆羊,内蒙牛和羊等疫情。
⑤出现家畜和野生动物向人传播的病例,如2007年浙/人传播;蝙蝠/人传播;鼬獾/人传播。
⑥感染动物:野生动物狂犬病逐渐出现。
犬: 绝大部分是农村犬和流浪犬,不是宠物犬。
家畜: 猪、绵羊、奶牛、水牛。
经济动物:梅花鹿、貉子。
野生动物:鼠、蝙蝠、獾、狐狸、狼等。
四、狂犬病控制
1.特点
狂犬病一种是最容易控制的传染病,因为其不能靠空气传播,需要靠发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后方可传播,因此相对不易传播,另外其疫苗效果非常优秀,能很好的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最难以根除的传染病,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几乎感染所有温血动物,使得其宿主范围非常广,从而要彻底根除,难度非常大。
狂犬病是一种必须用疫苗才能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由于狂犬病宿主范围广,潜伏期不定,发病到死亡的时间短,发病后100%死亡率,但其疫苗效果又非常优秀,因此靠接种疫苗来控制和消灭狂犬病,是最易实施和成功的办法。
2.消灭狂犬病的三大策略
⑴立法、管理与教育: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社会基础。
①养犬许可与登记制度(包括农村)。
②控制与消灭流浪犬或野狗。
③严格免疫注射措施。
④在省级动物疫控中心建立狂犬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常年开展动物狂犬病诊断、流调与监测。
⑤的行政与经济支持。
⑥技术培训:培训狂犬病防治技术人员(省、市、县和乡)。
⑦社区与农村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
⑧流浪犬、猫管理:扑杀或送往专门动物收养中心。
⑨犬、猫生育控制。
⑵流行病学监测: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先决条件。
①了解本地区自然宿主和带毒宿主种类、分布以及跨边境流动情况等。监测高发地区重要宿主带毒情况及毒株的分型。
②建立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在公共报警电话系统中嵌入动物疫情及死亡应急报告电话,方便接受市民报告。
③培养市民对死亡动物的重视意识,发现死亡猫狗及野生动物主动报告与送检意识,提高样品送检率。
④村级防疫员:树立意识、积极宣传、主动关注、及时报告。
⑤一旦发生人狂犬病疫情,立即开展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⑶免疫:是控制狂犬病的核心。
①农村犬免疫:可以使用弱毒疫苗,尽快遏制疫情。口服诱饵疫苗是农村地区急需的。
②城市宠物免疫:使用灭活疫苗。
③野生动物免疫:口服弱毒或基因工程诱饵苗。
④WHO研究表明75%的犬群免疫率就能高效阻断RV的传播链。
⑤狗、猫三月初免,一岁二免,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3.动物狂犬病处理原则
⑴所有动物狂犬病似疑病例应该立即扑杀确诊,并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⑵未免疫动物被疑似患病动物咬伤,原则上应立即扑杀销毁,如确实不能扑杀销毁的,应该隔离饲养观察6个月,如发病,可视为患病动物予以扑杀销毁;如果未出现发病症状,可视为健康,予以解除隔离,进行正常饲养。
⑶如果免疫过的动物被咬伤,应立即再次注射疫苗,并隔离观察45天。
4.伤人犬的处理原则
⑴任何有主人的外表健康犬在咬伤人后,应该活动,并观察10天,观察期内如果有狂犬疑似症状,应立即报告,处死采集脑组织送专业实验室后进行确诊。
⑵流浪或无主犬以及其他犬科野生动物动物和蝙蝠等咬伤人后,如能捕捉,应立即处死,送专业实验室采集脑组织进行病毒学检测。
5.狂犬病控制存在的问题
⑴落后的养犬观念:
①缺乏养犬责任:有不少人过了养犬的新鲜感后,就会选择转赠或遗弃,造成流浪犬数量高居不下,从而加大了犬只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②无视养犬卫生:在农村,养犬基本都以散放模式存在,犬只在各个村庄、野外随意活动,加大了传播风险;另有不少养犬人会将犬与家畜养在一起,除了喂食,几乎很少去管理,极易造成犬和家畜间的狂犬病传播。
⑵免疫力度不足:
我国现阶段,由于防疫专项经费不足,只有部分省市开展了有限的犬免疫工作,免疫覆盖率较低,而且犬的免疫工作没有不间断地坚持下去。造成各地犬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许多无疫情的省或市、县没有免疫。全国平均免疫覆盖率<10%。其中农村最低,少数大城市可达30~40%。<><!--10%。其中农村最低,少数大城市可达30~40%。
⑶防疫意识不强:
①只灭犬不重视犬的监管与免疫,缺乏持久的预防性工作。
②国家没有专项经费投入。
③兽医工作不力,动物狂犬病防制尚未纳入兽医防疫工作重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很少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
④各省动物狂犬病防治工作很不平衡,能够规范地做到及时采样、及时送检的地区并不多。
⑤百姓认识不足,有疫情不报告,不愿接受动物免疫。
⑥死亡动物不送检。农村地区犬免疫工作难以开展。
五、受伤后的处理措施
1.伤口处理:
⑴应立即处理 (不应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进行彻底的清洗。
⑵处理方法:
①被咬的伤口要赶快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而灭或清水反复冲洗,约15分钟。伤口较深时要灌注清洗。
②冲洗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2.疫苗注射:
⑴免疫程序
①经典免疫程序:于0、3、7、14、28天臂三角肌各注射疫苗1人份,儿童也可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
②替代免疫程序:即WHO推荐的2-1-1程序,0天时左右两侧臂三角肌同时注射疫苗1人份,7和21天时分别再注射1人份疫苗。
③节约型免疫程序:WHO推荐皮内注射,大大降低了疫苗的用量,疫苗成本降低60%-80%。国内正在评估。
⑵受伤程度
①一般伤:即II度暴露,应注射疫苗。
②透皮伤、严重咬伤:即III度暴露,应遵循及时清洗伤口、注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以及疫苗接种三者并重的原则。最近WHO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免疫球蛋白(RIG)。
③免疫球蛋白:总剂量控制在40 IU/kg体重。应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多点浸润注射,以中和狂犬病毒。治疗后伤口不宜包扎和缝合,尽量开放暴露。同时按上述程序注射5次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