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棕食鸟蜘蛛 杜比亚蟑螂 黑粗尾蝎 巴西灰烟雾 黑五角大兜虫 中东金蝎 以色列金蝎 印度华丽雨林蜘蛛 哥伦比亚红脚蜘蛛 泰国黑捕鸟 千里达橄榄金蜘蛛 火焰黄膝头蜘蛛 斑马扁石蝎 厄瓜多尔紫粉趾蜘蛛 象牙华丽雨林蜘蛛 墨西哥红脚 埃及柱尾蝎 巴西巨人粉红趾蜘蛛 苏里南树蜘蛛 北非黑肥尾蝎 巴西粉红食鸟蜘蛛 巴西黑白脚 墨西哥火脚 北美巨人蜈蚣 美东白兜虫 墨西哥黑丝绒蜘蛛 美西白兜虫 阿龙比斯大兜虫 墨西哥血脚 墨西哥红膝头蜘蛛 迈索尔华丽雨林蜘蛛 泰国斑马脚 委内瑞拉粉红脚蜘蛛 粉红脚 巴西巨人白膝头蜘蛛 油彩粉红脚 波多黎各巨人蜈蚣 云顶兜虫 黄肥尾蝎 红爪蝎
亚马逊巨人蜈蚣
宠物简介 宠物性格 宠物推荐
亚马逊巨人蜈蚣档案
参考价格: 50-200元
亚马逊巨人蜈蚣性格
  • 自我介绍
  • 历史
  • 适合人群
  • 常见病
  • 饲养事项
  • 毛发护理

  亚马逊巨人蜈蚣(拉丁学名:Scolopendra gigantea robusta)分布于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亚马逊巨人蜈蚣,身长25-30cm,体色一般为红色,至于黑色个体,一种说法是个体差异导致的颜色改变,另亚马逊巨人蜈蚣一个说法是黑色个体实际就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因为最有说服力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的一张照片中的个体长达44cm,远远超过亚马逊巨人蜈蚣的平均体长。

  中文学名:亚马逊巨人蜈蚣

  拉丁学名:Scolopendra gigantea robust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唇足纲

  目:蜈蚣目

       亚马逊巨人蜈蚣是一种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蜈蚣种类。现在主要分布在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亚马逊巨人蜈蚣的体色一般是红色的,既然叫做“巨人蜈蚣”。

      不建议饲养,亚马逊巨人蜈蚣有毒。蜈蚣毒是蜈蚣螫伤人畜时所释放的一种毒素,与蛇毒类似,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在螫伤局部可致红肿、灼痛,同时产生淋巴管炎,但全身反应较轻,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增快、谵语及抽搐等,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一、消化道炎症

      1.发病原因

       引起蜈蚣发生消化道炎症的原因可有如下几条:

      (1)饲料腐烂变质,这是引起蜈蚣消化道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高温季节,由于蜈蚣饲料都是一些高蛋白的小动物,而且富含水份,多汁液,投喂前一般要处死,如处死后存放时间过长,极易腐烂变质,蜈蚣摄食后,便会引起急性消化道炎症。

      (2)饵料动物身体带毒,一般情况下,蜈蚣的常规饵料动物自身不会产生对蜈蚣有毒的毒性物质,饵料动物带毒主要是生长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侵入饵料动物体表,而饵料动物对该毒物不敏感或尚未侵入体内,因而尚未引起饵料动物的反应而使饲养者很难察觉,投喂后引起蜈蚣急、慢性消化道炎症。

    (3)饵料投喂量掌握不好,偶尔投料过少,造成有些蜈蚣过度饥饿后,次日投喂量又猛增,致使这些饥饿的蜈蚣摄食过多,此时,若温度骤降,则这些摄食过量的蜈蚣必然会消化不良,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发酵而引起炎症。

     2.发病症状及特点

        受致病因数影响的蜈蚣同时性病是这种病的特点,患病蜈蚣先是消化不良,腹部胀大、疲软,继而出现腹泻,食欲废绝,然后随着炎症产生有毒物质侵入全身组织内,蜈蚣发生内中毒,头部充血呈紫红色,全身瘫软无力,行动迟缓,毒钩全张,最后无力爬行,死于瓦片之下或其他隐蔽处,很少死于饲养土中,解剖检查死蜈蚣,可见其肠膜温暖潮红、溃烂,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肠内粪便稀而且恶臭。

     3.防治

     (1)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饲养蜈蚣最好投喂新鲜活饵料动物,应做到现采现处死现喂,喂不完的活饵料可存放,而处死后的饵料动物最好丢弃,发现饵料腐烂变质,决不能投喂。

     (2)对于配套自繁自养的饵料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饲养环境、饲料、饮水等中不要使用一些可能致蜈蚣生病的**,如重金属性药物、某些消毒药水等,同时要保证饲养土、饵料、饮水甚至空气不被病源体污染,一旦发现染病饵料动物应分析检查致病原因或病原菌的种类、可能的感染范围,以决定该批饵料动物是否能使用。

    (3)对于野外捕捉饵料动物来说,应尽量在那些没有农药、化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污染的地域捕捉饵料动物,捕捉时,还应检查该区域是否有同类动物死亡,以确定捕捉的饵料动物是否已患疾病等。

    (4)清池。将患病池中的蜈蚣全部清理,放于若干小容器内,根据具体症状表现,将它们分为健康群、可疑群与患病群进行隔离养殖,而池中的饲养土则全部清除出去更换新土,池中所有用品,如饮料盘、水盘或水槽、瓦片等全面,消毒、暴晒后再用。

    (5)在气温暴升陡降的季节,气温陡降的时候,应关闭门窗,必要时适当开启升温设施以保证气温相对稳定,但升温时注意不要造成饲养舍内烟尘污染或煤气污染。

    (6)药物治疗。对于患病蜈蚣或可疑蜈蚣,下列药方可供参考:

    ①磺胺咪0.5克,多酶片0.6克,饵料200——300克搅碎,三者拌匀,每日投喂1次,连喂3日。

    ②黄连粉2克,多酶片1片,全脂奶粉5克,溶于100毫升温开水中,拌匀后,用海绵吸收,让蜈蚣吸吮,每天1次,连喂3天,注意海绵应每天更换,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小蜈蚣。

    ③氯霉素0.25,复合维生素0.5克,饵料300克绞碎,药物压成粉与饲料拌匀,投喂,每日一次,连喂3天。

    ④腹可安0.5克,压成粉,500克饵料绞碎,两者混拌均匀,每天投喂一次,连喂2天。

    二、蜈蚣咽喉部溃疡病

     该病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蜈蚣急性暴发性传染病,由广西农业大学的梁家权等专家首次报道。

     1. 发病原因

     本病由一种名叫“铜绿色假单胞菌病菌”感染蜈蚣所致,本病多发于高温季节。

     2.发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口腔不能启闭,口内流出分泌物粘液,病蜈蚣不能采食、吞咽,精神萎迷不振,最后衰竭死亡。

     3.防治

     关于本病的防治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中,但加强蜈蚣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不喂带菌饵料动物,仍是预防本病的得力措施。

     三、粉螨病

     1.发病原因

       粉螨是一种体长不到1毫米的螨类动物,当它寄生在蜈蚣体表时,则引起蜈蚣粉螨病。在夏季高温天气里,如果饲养室或饲养池湿度过大,很容易造成粉螨在此安家落户,大量繁殖后代,此时,若有蜈蚣正在蜕皮或有仔蜈蚣存在,由于它们皮肤裸露,无保持,很容易造成粉螨寄生。粉螨寄生后,一方面由于它们吸食蜈蚣体液,消耗蜈蚣大量的营养物质使蜈蚣消瘦、衰竭而死亡,另一方面,粉螨还产生毒素刺激蜈蚣,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摄食饮水等生命活动同时,由于粉螨咬破了蜈蚣的皮层,使蜈蚣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继发传染病。因此,在粉螨病发生时,如处理不及时,常常诱发其他疾病。

     2.发病症状

       被粉螨寄生的蜈蚣极度不安,常常在活动场或饲料土上独自漫无目的地快速爬行,有时回头试图舔背部,即使不向前爬行时,有些附肢也有“刨、扒”的动作这种现象最先发生于刚蜕皮的后的蜈蚣或当年出生的幼蜈蚣,随病程发展,其他蜈蚣也开始发病,患病蜈蚣消瘦,衰竭而死,有时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而死亡。悉心观察饲养土上能发现其中有螨形动物活动。检查被感染蜈蚣的体表,也可以发现螨形动物活动,这即是粉螨。

     3.防治

       本病尚无很好的药物可以防治,因为能杀死粉螨的药物,往往对蜈蚣也有害,只能从管理上加以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搞好饲养舍的通风透光、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室内良好的饲养环境。

    (2)搞好饲养室内堆放家什杂物,工作服应经常性的浆洗耳恭听暴晒,必要时进行高温处理以杀死其上可能附生的粉螨或螨卵。

    (3)发现有粉螨发生,应将全池蜈蚣悉数清理出来,清除原有饲养土,全池、全舍喷洒除螨药物,如敌百虫、氯杀螨醇。并将饲养舍封闭一段时间再启用。

    (4)发病蜈蚣群清出后,应将处于脱皮期的蜈蚣、幼嫩蜈蚣及可疑蜈蚣与健康蜈蚣分开,分别放入小面盆中,间断性的放于太阳下暴晒,以驱赶粉螨。每次暴晒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隔30分钟一次,暴晒后,快速将蜈蚣逐条捡入另一面盆中,原有盆消毒后使用放于紫外灯下照射,似乎也有一定的效果。其做法与太阳下暴晒一样。

    (5)把一块带肉晒致半干的猪骨头,白天放入饲养土上或活动场中,每2——3小时清除一次,有很好的诱杀效果,但此法不能用于未发病蜈蚣的预防,否则,有弄巧成拙的危险。

     四、寄生线虫病

      常常寄生于蜈蚣体内的线虫又叫铁丝虫,这种病主要来源于带虫的饵料动物。该虫寄生于蜈蚣的消化道内,甚至穿过肠壁,在肠外盘曲如铁丝状,因此而得名。该虫在蜈蚣体内吸食蜈蚣体液,造成蜈蚣大量营养物质损失,因而阻碍了蜈蚣的正常生长,造成蜈蚣体重瘦小。尽管该病不会呈暴发性发生,不会对蜈蚣养殖造成大面积危害,但随着人们对动物**质量要求的提高,该病可能会成为影响蜈蚣商品质量的因素。防治该病主要是减少或不喂蝗虫、蚱蜢等昆虫之类饲料,而改蚯蚓、蝌蚪等多汁饵料,保持饮水不被虫污染。频繁发现蜈蚣群中有铁丝虫寄生病时,可用0.1克驱虫净粉碎后拌入5克全脂奶粉中,共同溶解于100毫升热水,用海绵吸取后供蜈蚣吸吮即可将该寄生虫驱除。

  饲养环境

       ①长宽高均大于蜈蚣体长的棱柱体容器。

       ②温度保持在20℃~35℃之间。

       ③湿度保持在30%~70%之间。

       ④以2cm以上厚度的椰土或沙土作为垫材。

       ⑤有足够的通风口。

     【1】幼体育成

       ①推荐喂食黄粉虫(面包虫)、樱桃蟑螂、针头蟋蟀。

       ②应保证充足的饮用水。

       ③应避免阳光照射。

       ④蜕皮周期不定,幼体在环境适宜、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一般每20~40天蜕皮一次。

       ⑤蜈蚣蜕皮前可以看到头部会略微鼓胀。

     【2】成体饲养

      ①成体巨人蜈蚣建议单独饲养,以避免自相残杀。

      ②建议喂食杜比亚蟑螂、大麦虫。

      ③应保证充足的饮用水。

相关宠物推荐
今日热门
广告

宠物医疗

犬中暑 犬肿瘤 犬瘟热 犬过敏 鸟嗉囊积食 鱼烂鳍病 犬跳蚤感染 猫疥螨病

常见问题更多

明星医生更多

宠物医院更多

进入宠物医疗频道 >

宠物视频

查看更多宠物视频 >

宠物资讯

进入宠物资讯频道 >

宠物百科

宠物日常

我的小宠

宠物资讯 宠物视频 宠物大全 宠物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