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这些方法试一试 鳄龟怎么养?小心翼翼谨慎饲养 鳄龟怎么养?小心翼翼谨慎饲养 金鱼藻是什么植物?反正是长在水中的 小金鱼吃什么?吃了无害的都可以 甲鱼和乌龟的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鹦鹉鱼眼睛凸出来是什么病?请注意判断 巴西龟冬眠吗?冬眠的注意事项 乌龟生病了怎么办?常见疾病的解决办法 鱼缸水垢清除妙招,以后清理不再难 清道夫可以吃吗?不要这么饥渴 乌龟冬眠要放水吗?这种事还是要看仔细了 小巴西龟不吃东西怎么办?这些方法可以试试 巴西红耳龟怎么分公母?请注意这些地方 鱼缸水变清小窍门,给你透露几招 世界上最大的龟,超乎你的想象 鱼缸内养清道夫的利弊,使用前一定搞清楚 乌龟喜欢什么样的环境?看看你给的是好是坏 乌龟不吃东西能活多久?你可能想不到 乌龟怎么看年龄?小编教你几招 冬天乌龟怎么养,需要注意些什么 巴西龟能长多大,关键看你怎么养 孔雀鱼吃什么?饮食上来者不拒 养锦鲤的注意事项,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虎头鲨吃什么?生物百科来解答 世界上最大的几种鲸,你肯定不能认全 巴西红耳龟怎么养,适合新手饲养的方法 鱼缸起泡沫解决方法,这些招数简单搞定 鱼缸起泡沫解决方法,这些招数简单搞定 观赏鱼能吃吗?有没有毒呢 乌龟腐皮怎么治,三招轻松解决 养锦鲤的水混浊怎么办?清澈水质小方法 巴西龟不吃东西怎么办?日常总结的小建议 乌龟冬天要不要放水?四个要点要谨记 乌龟眼睛发白睁不开,多是基本引起请注意 小丑鱼多少钱一条?千万别买错了 乌龟怎么分公母?这些地方轻松分辨 巴西红耳龟会认人吗?饲养的好它会认得你 寄居蟹能吃吗?味道让你记忆犹新 宠物龟排行榜新鲜出炉,看看有你心中的爱龟吗
鹦鹉鱼身上有黑斑,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提问:小小宠来源:宠搜网
精选回答

对于鹦鹉鱼,可能有些朋友会不知道它,但是对于很多观赏鱼爱好者来说,鹦鹉鱼绝对不会陌生。它在观赏鱼中,属于经常常见的一个品种,它的本身非常的好看,极具观赏价值。但是有的时候,鹦鹉鱼身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会影响到观赏了。它出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身上出现黑斑。那么,鹦鹉鱼身上为什么会出现黑斑?出现黑斑后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详细大的介绍一下。

鹦鹉鱼身上为什么会出现黑斑?首先要从鹦鹉鱼本身来说,它的自身基因决定了它本身自带的颜色,有的时候受到基因的影响,本身是会带有一些黑色,所以要先长期观察它是否是一直都有黑斑。

其次,鹦鹉鱼本身非常的胆小,如果受到一些刺激,它本身就会出现一些特征,比如出现黑斑,这个时候可以把鹦鹉鱼的个体环境换一下,换到安静的地方,在喂食一些相应的食物,观察一下身上的黑斑是否会消退。

再者就是生活环境的问题,如果鹦鹉鱼的生活水质不适合它生存,那么它的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变化,最常见的就是身上出现黑斑,这个时候要及时的更换水质,为鹦鹉鱼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同时喂食一些相对优质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身上的黑斑就会消退。

以上就是关于鹦鹉鱼身上黑斑问题的大概介绍,总的来说,鹦鹉鱼本身相对来说比较弱,一定要有好的饲养环境和食物,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观赏性,同时也要经常的去注意它,一旦发现鹦鹉鱼身上有变化,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做到针对性的解决,这样才是最好的。而且鹦鹉鱼的水质要保持的非常好,在换水之后,如果身体问题还没有消退,就要考虑这个水质是否适合鹦鹉鱼生产的。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鹦鹉鱼身上长黑斑怎么办

1、有可能是因为受伤后引起的霉菌感染最终形成的黑斑。主要观察一下鱼缸是否有致伤的物品,如果有及时清理。除此之外,往水里添加一些土霉素,抑制霉菌的生成,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感染,并且经常晒晒太阳,杀菌。注意受伤的鱼需要隔离开来。

2、鹦鹉鱼属于热带鱼类,对水温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大约25度左右比较适合它的生长,一旦水温过低,身体的颜色便不会鲜艳,会有黑斑或者黑线。

鹦鹉鱼身上出现黑斑是怎么回事

1 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2 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困。

一般水质不好才应该换水,水质不适的话应该马上把水换了,重新调节好水质,水质要与以前相似。

3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在小时候出现黑斑并不出奇。)

在这时期要多注意水质和饲料,想红鹦鹉色彩更美,多喂养点虾或宝增红这样的增红饲料。

鹦鹉鱼身上有黑斑怎么回事

鹦鹉鱼受到惊吓,身上就会出现黑斑,只要将它静养一段时间,体色就会恢复正常。缸中水质出现剧烈变化,使鹦鹉鱼受到刺激,也会使它身上出现黑斑。鹦鹉鱼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它长黑斑,可以给它吃一些营养丰富、增色的食物。

鹦鹉鱼身上有黑斑的原因

鹦鹉鱼受到惊吓的时候,身上就会出现黑斑,并且在受到惊吓后,还会出现在缸中乱窜的现象,只要将它静养一段时间,体色就会恢复正常。

鱼缸中水质出现剧烈变化,使鹦鹉鱼受到刺激,也会导致它身上出现黑斑,甚至还会使它出现撞缸、跳缸的现象,最好及时将水质稳定下来。

鹦鹉鱼营养不良也会使它身上长黑斑,而且体色也会变淡,最好在发现后,多给它吃一些营养丰富、增色的食物,能使它快速恢复过来。

我养的红鹦鹉鱼身上长黑斑了,是怎么回事啊?

3.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5.疖疮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3)治疗: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6.烂鳃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7.感冒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8.水螅 是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一旦发现很难根除。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症状: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2)治疗: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目的达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9.鱼虱 是传染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鱼虱,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2)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10.水鼓病 无传染性。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症状: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用手挤腹部流出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11. 立鳞病 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1) 病原体:病毒。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2)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疗: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相关问题

明星医生

相关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