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文鸟的外形特征 彼斯奎氏鹦鹉的品种简介 派斯奎特鹦鹉的外形特点 巨型花明兔品种简介 白顶亚马逊鹦鹉的品种简介 布丁仓鼠的外形特点 白顶亚马逊鹦鹉的外形特点 巨型花明兔的外形特点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简介 长卷毛天竺鼠的品种简介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的外形特点 长卷毛天竺鼠的外形特点 狮子兔的品种简介 垂耳兔的品种简介 标准灰龙猫的品种简介 垂耳兔的形态特征 标准灰龙猫的外形特点 宠物貂的品种简介 狮子兔的形态特征 宠物貂的外形特点介绍 白冠噪鹛的外形特点 斑文鸟的品种简介 白头鹎的品种简介 白冠噪鹛的品种简介 白喉矶鸫的外形特点 百灵鸟的外形特征 白腹凯克鹦鹉的外形特征 白喉矶鸫的品种简介 百灵鸟的品种简介 白腹凯克鹦鹉的品种介绍 北朱雀的外形特征 澳洲蜜袋鼯的外形特点 伯克氏鹦鹉的品种简介 北朱雀的品种简介 澳洲蜜袋鼯品种简介 白领凤鹛的外形特征 白腰文鸟的外形特征 阿比尼西亚天竺鼠的外形特点 白领凤鹛的品种简介 白腰文鸟的品种简介
白头鹎的外形特征介绍
提问:小小宠来源:宠搜网
精选回答

白头鹎

白头鹎额至头顶纯乌色而富裕光彩,头顶二侧自眼后启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蔓延至枕部贯串,产生一条辽阔的枕环,有的标原枕羽具乌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二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乌色)。颊、耳羽、颧纹乌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者灰白色。上体褐灰或者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产生没有显著的暗色纵纹。尾和二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产生一讲没有显著的淡灰褐色横戴。其他下体白色或者灰白色,羽缘黄绿色,产生稀少而没有显著的黄绿色纵纹。虹膜褐色,嘴乌色,白头鹎的足亦为乌色。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乌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乌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乌;足-乌色。喊声普遍为“qiang-ding ding-qiang”,陪有颤音。

白头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乌色,二眼上方至后枕白色,产生一白色枕环(二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乌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乌色的头部均极为刺眼。上体灰褐或者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产生没有显著的辽阔胸戴。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雄性体沉26-43g,雌性26-41g;雄性体长166-220mm,雌性160-201mm;雄性嘴峰13-16mm ,雌性13-15mm;雄性翅长82-94mm,雌性79-92mm;雄性尾长77-90mm,雌性74-88mm;雄性跗跖20-24mm,雌性19-22mm。

宠搜网诚征特出稿件:投稿指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头有尖毛,颈白一圈.背黑腹白,翅黄尾长,是什么鸟

这种鸟是白头鹎白头鹎有以下特征:

1. 体型小巧,肚皮白色并中上部有一排横斑,雌雄羽色相似,整体是上体不变,头部有白色发亮的枕羽。

2. 雄鸟的枕羽非常明显,而且延伸到头的后部和两侧,喉部也有一些白色细长的羽毛。

3. 雌鸟的枕羽相对较短,并且没有延伸到头的后部和两侧,喉部也没有明显的白色细长羽毛。

4. 叫声响亮清晰,常常发出连续的 '滴、滴、滴' 的叫声。

5. 常见于城市和乡村的居民区,喜欢在乔木上活动。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您判断这种鸟是否是白头鹎

头上有白毛的鸟是啥鸟

白头鹎

白头鹎,别称白头翁白头婆,是鹎科、鹎属小型鸟类。白头翁和麻雀、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常成群出现在平原区灌木丛,丘陵树林地带,以及校园,公园,庭院,行道中的各种高高的电线与树上。

形态特征:

体长约17到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老鸟的枕羽(后头部)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背和腰羽大部为灰绿色,翼和尾部稍带黄绿色,颏,喉部白色,胸灰褐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灌丛、草地、有零星树木的疏林荒坡、果园、村落、农田地边灌丛、次生林和竹林,也见于山脚和低山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地带。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头鹎

白头鹎的特征是什么?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白头婆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悚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桃、乌柏、葡萄等。

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白头鹎的外形特征

白头鹎

鸟 种:白头鹎 Light-vented Bulbul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相关问题

明星医生

相关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