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王子鱼的饲养环境 食人鲳的饲养环境 日兽的喂食要点 闪电王子鱼的喂食要点 食人鲳的喂食要点 萨伊蓝六间鱼的饲养环境 射水鱼的饲养环境 食蚊鱼的饲养环境 萨伊蓝六间鱼的喂食要点 射水鱼的喂食要点 食蚊鱼的喂食要点 三棘狮子鱼的饲养环境 史氏金翅雀鲷的饲养环境 三棘狮子鱼的喂食要点 史氏金翅雀鲷的喂食要点 三间鼠鱼的饲养环境 双带短鲷的饲养环境 三间鼠鱼的喂食要点 双带短鲷的喂食要点 三角鲷的饲养环境 日本婆的喂食要点 日本婆的饲养环境 人字蝶的喂食要点 人字蝶的饲养环境 青苔鼠鱼的喂食要点 酋长短鲷的喂食要点 青苔鼠鱼的饲养环境 青龙鱼的喂食要点 酋长短鲷的饲养环境 青龙鱼的饲养环境 潜水艇鱼的喂食要点 秋翠锦鲤的喂食要点 潜水艇鱼的饲养环境 秋翠锦鲤的饲养环境 棋盘鲫的喂食要点 棋盘鲫的饲养环境 七彩神仙鱼的喂食要点 清道夫的喂食要点 七星刀鱼的喂食要点 七彩神仙鱼的饲养环境
日兽的饲养环境
提问:小小宠来源:宠搜网
精选回答

日兽

日兽的范围性弱,品格也十分温柔,所以不妨和其余品格共样温柔的参瞅鱼混养。因为日兽是变温动物,水温10-30℃都能符合,喜佳硬度矮、微碱性的水质。

日兽的豢养技巧性较强,许多嗜佳者常因豢养波折而损食言念,即使是有必定体味的豢养者,也会因偶尔操纵错误、马虎大概或者卑劣天气的作用戴来损坏。但是日兽的豢养是有顺序可循的,只消把握豢养的基原办法,谦虚向有体味的师父讨教,共时注沉书籍原常识的进修,你逐渐便会一帆风顺的。

成年的日兽的食东西种许多,罕睹的有较庞大的浮游动物和百般植物的碎渣,以及水蚯蚓、麸皮、豆饼、大麦、荞麦和人为协共饲料等,也食池壁上青苔。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刚抓来的野鸡怎么养殖

刚抓来的野鸡怎么养殖

刚抓来的野鸡如果数量少,必须先是圈养,或者是笼养为宜。下面是野鸡的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生活习性

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丛集性强 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因此,人工养殖的雉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但密度过大时,妨碍采食,常发生互啄现象。

胆怯机警 雉鸡在平时觅食过程中,时常擡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尤其在人工笼养情况下,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有激烈的嘈杂噪音 *** 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发生撞伤,头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笼养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野生成年雌雄雉鸡常佯装跛行或拍打翅膀引开敌害,以保护幼雉鸡。因此,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动作粗暴及产生突然的尖锐声响,以防雉鸡群受惊。

食量小,食性杂 雉鸡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雉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人工养殖的雉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据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2次采食高峰;夜间不吃食,喜欢安静环境。

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 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

叫声特殊 雉鸡在相互联络,相互呼唤时常发出悦耳的叫声。就像“柯—哆—罗”或“咯一克一咯”。当突然受惊时,则暴发出一个或系列尖锐的“咯咯”声,繁殖季节,雄雉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日间炎热时,雄雌雉鸡不叫或很少鸣叫。

雉鸡场的建筑与装置

场址的选择 雉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但又要考虑到饲料、产品运输问题。要有清洁的水源,水质不被污染。要有可靠的电源,不仅维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雏及自动给料更不可缺少电源。

雉鸡场建筑布局 应划分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中根据主导风向,按照孵化室、育雏室、育成室、成雉鸡室和种雉鸡室的顺序排列。非生产区包括职工住房及其他服务设施。应与生产区有300~500米的距离。家属区严禁饲养动物、家禽。

主要建筑

生产用房 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雉鸡舍、种雉鸡舍等。

供应用房 饲料加工间、储藏仓库。

行政用房 进场消毒室、办公室、室、兽医室等。

生活用房 宿舍、食堂、休息室。

主要装置 雉鸡场应根据具体鸡场规模、资金情况来决定。现代化大型饲养场力求装置完善、机械化程度高。小型个体养殖场则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前期投入,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孵化机和出雏机 根据本场种雉鸡的饲养量,合理选择配置孵化机和出雏机。

照蛋器 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做。

笼式育雏装置 有依靠育雏室温度调节的单纯育雏笼,也有自带供温室的电热育雏笼。

饲槽和水槽 有金属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悬挂在笼壁外,随雏雉鸡年龄调整高度。

产蛋箱 木制的或笼养,箱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种蛋的滚出,置于暗处。

饲料加工装置 大型养雉鸡场应自己配置饲料加工装置,如饲料粉......

小野鸡怎么养

你最好还是将龚鸡放回去吧,母鸡一定会回来的。而且小鸡刚出壳就能跑能吃,只要母鸡听见小鸡叫就会马上去寻找的。

小鸡一般吃用水泡软的小杂粮和切碎的蔬菜叶子,野鸡野性很大的,一般都喜欢逃窜,不容易少量饲养。由于野鸡一般有群居性,所以养殖户都是大群饲养的,这样它们就不会过分逃跑了,还要用铁丝网罩住饲养场,就这样经常还有野鸡逃跑。你只有两只从未驯化过的小雏鸡,而且还是被你吓走了母鸡捉回来的,估计很难养的。而且人家鸡妈妈好不容易有了两个宝宝,这样做的话不大好吧!

看来果真是很难驯化啊,一般养殖场养小野鸡就喂的是磨碎的玉米粉再新增点豆粕粉什么的混合饲料,用水拌溼再喂,而且那些小野鸡吃菜叶很疯狂的。看来它们是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想妈妈了。

山鸡怎么养殖 野外捉到小野鸡怎么喂养

山鸡幼雏至性成熟前称为育成期。

1.饲养方式。采用简易平养,即舍内地面垫料,外设运动场,运动场与舍内门、窗均设网罩,以防山鸡逃逸。

2.饲养管理。每天饲喂3次,第一次尽量安排早,最后一次安排在黄昏前1小时。作种用的育成山鸡配合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和粗蛋白水平应比肉用山鸡略低,喂量为肉用山鸡日喂量的90%即可。在饲养过程中,一是设定砂砾盒,任其自由啄食;二是保证饮水的清洁,充分供应,特别是在采食干粉饲料时,更应重视饮水的供给,不论白天、晚上饮水器内都应加满水。在8~9周龄时进行第二次断喙,以后再隔4周左右进行一次修喙,防止啄癖。日粮配合:黄玉米48%,小麦粉3%,豆饼26%,鱼粉10%,麸皮3.5%,草粉和酵母粉各3%, 骨粉1.5%, 贝壳粉1.1%, 食盐0.4%,新增剂0.5%。育成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8~25℃,低于17℃要加温,高于25℃则应减少密度,加强通风。到11周龄时,每平方米密度为3~4只,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减少到每平方米2~3只为宜。要注意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为保证其繁殖期能获得较高产蛋率和受精率,要注意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喂量和能量标准,增加纤维和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

野鸡养殖怎么样?前景如何?

你说的是七彩山鸡对吧,我从事畜牧药品行业。这种野鸡饲养相对比较麻烦,工序较繁杂且成活率较低(毕竟它的本性属于山林,密集饲养较不理想)。当然,如果你有较好的饲养环境,再加上耐心和技术。由于现在人们多生活水平、品质的追求更加注重。所以,前景还是比较宽广的... 祝你好运(本人可提供相关技术咨询)

抓到的野鸡怎么养

刚抓来的野鸡如果数量少,必须先是圈养,或者是笼养为宜。下面是野鸡的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生活习性

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丛集性强 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因此,人工养殖的雉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但密度过大时,妨碍采食,常发生互啄现象。

胆怯机警 雉鸡在平时觅食过程中,时常擡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尤其在人工笼养情况下,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有激烈的嘈杂噪音 *** 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发生撞伤,头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笼养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野生成年雌雄雉鸡常佯装跛行或拍打翅膀引开敌害,以保护幼雉鸡。因此,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动作粗暴及产生突然的尖锐声响,以防雉鸡群受惊。

食量小,食性杂 雉鸡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雉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人工养殖的雉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据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2次采食高峰;夜间不吃食,喜欢安静环境。

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 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

叫声特殊 雉鸡在相互联络,相互呼唤时常发出悦耳的叫声。就像“柯—哆—罗”或“咯一克一咯”。当突然受惊时,则暴发出一个或系列尖锐的“咯咯”声,繁殖季节,雄雉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日间炎热时,雄雌雉鸡不叫或很少鸣叫。

雉鸡场的建筑与装置

场址的选择 雉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但又要考虑到饲料、产品运输问题。要有清洁的水源,水质不被污染。要有可靠的电源,不仅维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雏及自动给料更不可缺少电源。

雉鸡场建筑布局 应划分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中根据主导风向,按照孵化室、育雏室、育成室、成雉鸡室和种雉鸡室的顺序排列。非生产区包括职工住房及其他服务设施。应与生产区有300~500米的距离。家属区严禁饲养动物、家禽。

主要建筑

生产用房 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雉鸡舍、种雉鸡舍等。

供应用房 饲料加工间、储藏仓库。

行政用房 进场消毒室、办公室、室、兽医室等。

生活用房 宿舍、食堂、休息室。

主要装置 雉鸡场应根据具体鸡场规模、资金情况来决定。现代化大型饲养场力求装置完善、机械化程度高。小型个体养殖场则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前期投入,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孵化机和出雏机 根据本场种雉鸡的饲养量,合理选择配置孵化机和出雏机。

照蛋器 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做。

笼式育雏装置 有依靠育雏室温度调节的单纯育雏笼,也有自带供温室的电热育雏笼。

饲槽和水槽 有金属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悬挂在笼壁外,随雏雉鸡年龄调整高度。

产蛋箱 木制的或笼养,箱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种蛋的滚出,置于暗处。

饲料加工装置 大型养雉鸡场应自己配置饲料加工装置,如饲料粉......

农村养野鸡怎么养?

春天是黄金季节,但要注意温度,以防止疾病。

温度:出壳头几天的温度应保持在32℃左右-33℃左右,因为没有张茅啊;凭借其生长发育,温度可逐渐降低,通常每周下降2℃左右-3℃左右4周龄时,需要保持约23℃左右。

溼度:小野鸡一样干,溼怕。通常1-7日龄雏鸡,需要60%-70%的相对溼度;的相对溼度后一周可维持在50%-60%。室内溼度过大,可以勤换干燥的床上用品。如溼度过低,可放置在水壶放在炉子上烧开的水产生蒸汽加溼器。

灯:如果你想要一组健壮,免疫力强野鸡也要注意小光。 1-2日龄的雏鸡,一般可以在24小时的光照,但灯光不宜太亮,只要你可以吃鸡肉能看到。 3-14天,除了夜间灯光喂养,但通常在白天不开灯,为了促进雏鸡休息。经过15天,如果天气暖和,增加太阳光消毒,预防疾病。

密度:根据资料来证明:健康状况,以及成群的恶癖生产育雏饲养密度和室内空气有直接的关系。鸡群密度过大,育雏室内空气污染,二氧化碳含量增高,臭味浓度,卫生条件差,容易感染疾病,饲养鸡挤,抢水抓举,饥饿和生长发育的饱腹感不均衡的影响。放养密度过小,房舍和装置的利用率降低育雏成本,提高效率的影响。雏鸡适宜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2周,每平方米可保持约30;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周减少5;到7-8周龄时,可以保持每平方米8-10。

料:开启水喂养雏鸟出壳24小时后,但开启水前应先喂的水,高锰酸钾溶液(略呈淡红色)一般先一百万分之二让雏鸡自由饮用洗胃;几天后,你可以在水中加入红糖或葡萄糖5%,以促进鸡卵黄吸收。在开始进料,可以加小米或玉米碎鸡蛋黄馍(半也可)撒上磨碎的冷布或白纸适量,使雏鸡啄学习。 15天之内孵出小鸡,5-6次一天后,逐步过渡到四次,白天4次,喂一晚上1-2次,15天。每个饲料不宜太多,做得少到地面。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继续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水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抗生素。在饲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变小鸡,饮酒过多或过少是一个前兆的疾病。

免疫:雏鸡常见的疾病主要是腹泻球虫病和鸡新城疫。当三天,连喂2天痢特灵水(2加水1千克),或含0.3%的磺胺类药物-0.5%,预防腹泻病的饮食。 7-10天10-20倍的生理盐水(或冷水)稀释鼻内雏鸡新城疫疫苗的第II部,每次1-2滴,以防止新城疫。 20天后,每隔200只鸡用40万单位的青霉素光调料喂,喂三天,预防球虫病和鸡出败。注1每只鸡然后45天后稀释100倍新城疫疫苗0.4毫升口处。此外,打扫屋子,每天洗脸用具,定期消毒。要设定石灰鸡舍入口处池或消毒池,以防止外人无法进入屋内。同时,还要注意做齧齿动物,昆虫,苍蝇,防火。

嘻嘻,所以你千万不要忽视了小野鸡长大防盗哦,我喜欢吃山地鸡。

野鸡适合什么时候养

一、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全世界各个地区几乎都有山鸡生存。山鸡有随季节变化小范围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天栖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秋季迁转到海拔较低的避风向阳处。山鸡的食性很杂,以植物为主,喜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以及豆类、谷类,偶尔捕食昆虫。山鸡食量小,喜少食多餐。

山鸡的翅膀飞行能力差,不善飞行,往往几次起落便不能再起飞,山鸡善于奔走,跳跃。山鸡10~11个月可达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山鸡繁殖高峰期在5~6月,年产蛋两窝,每窝10~15枚,蛋重25~28克,多呈浅椭圆形。

二、饲养场建设

山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卫生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每间鸡舍以32平方米为宜。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宽8米,高2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罩网,以防飞逃。7~8月,天气炎热,应搭棚蔽荫。

1.育雏室

分为平面式和网箱式两种,要求保温效能好,又利于通风排出废气。

平面式育雏室每幢长20米、宽5米、高2.5~2.8米,用纤维板或砖分为4间。每间的一边留一走廊,顶部设定保温隔热板,墙脚离地30厘米左右,墙顶部开有视窗便于通风。每间设一个保温伞,或用8个红外线灯泡作热源。地板垫上谷壳作垫料。每间可育雏400~500只,每幢可育1600~2000只。

网箱式育雏室是在室内设一列列网箱,以便于管理,提高育雏密度,减少粪便接触和胃肠疾病发生。网箱长10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底网眼要求3×1厘米或1×1厘米,侧网眼3×1厘米或2×1厘米。每个网箱可育雏40只。

2.中雏网舍

每幢长25米、宽5米、高1.8米。禽舍南面侧建有相连线的运动场,长2.5米、宽3米、高1.8米。每幢舍用尼龙网分为5间,上设天网。网眼为1.5×1.5厘米。舍内用砖地面,上垫沙土。每间可饲养150~200只。

3.成鸡网室

每幢长40米、宽5米、室高2.4米。外设运动场长40米、宽7.5米、高1.8~2米。每幢用尼龙网分成10间,网孔3×3厘米。舍内用砖砌地面,运动场垫沙土。每间饲养50~70只。

4.饲养用具

(1)孵化器可用家鸡电力孵化器。

(2)育雏装置育雏架、育雏笼、电暖气、育雏伞等。

(3)饲养用具食槽、水槽为镀锌铁皮焊制而成。饮水器用塔式和方盘式两种。

三、饲养管理

根据山鸡的生长特点,其饲养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育雏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育雏期:从出壳至脱温,一般为42天左右。这个阶段系山鸡保温养育的前期,是山鸡比较难养的一段时间。为了提高成活率,请注意下列几点:

1.温度

适当通风和保温是育雏的关键。育雏室地面或育雏箱可垫上谷壳,并选用保温伞或红外线灯作热源。温度应掌握在:头三天以35℃为宜,以后每隔二天降一度,10天后视其情况灵活掌握。相对温度一般以65%为宜。室内空气应保持新鲜,但要设挡风门,以防贼风进入。

2.及时开食

雏鸡出壳待羽毛干后,迅速移至育雏室或育雏箱,24小时后,应及时供水开食。开始时用0.01%高锰酸钾水喂,水温与室温相近。一周内用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和喂。以后饲喂雏鸡饲料,1~2周龄,每2~3小时饲喂1次,日喂8次;3~5周龄,每天喂5次,以后每天3次。

3.适时分群

雏鸡群体不宜过大,随日龄增长而分群,一般1平方米,1~10日龄60~70只,11~20日龄40~......

家养野鸡如何呢

野鸡,又名雉鸡、山鸡,极为漂亮,是凤凰的原型,最大特点就是:好看、好吃。野鸡不仅是世界公认的山珍野味,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食品已成为餐桌、宴席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但是,野生野鸡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猎杀和非法经营,加之自然界存量极少,因此人工养殖野鸡商机无限。

一、如何饲养: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32℃的严寒,养殖技术与家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菜叶即可喂养,可利用旧房、仓库等进行圈养或笼养。

野鸡从周龄开始到16~18周龄为育肥阶段,此阶段野鸡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新增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定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方法为:(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新增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野鸡怎么样家养

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32℃的严寒,养殖技术与家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菜叶即可喂养,可利用旧房、仓库等进行圈养或笼养。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新增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定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方法为:(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新增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野鸡的饲养技术目前已经基本成熟,我国人工驯养野鸡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目前国内开发最成功的著名特禽。

四、野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野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雏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 *** 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野鸡,建立对这种 *** 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野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野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野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1.严格保温

温度是野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野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野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野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溼度 育雏的环境溼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溼度见表2—7。

育雏溼度过大,雏野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溼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一起来看看。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动物的饲养环境

  饲养场所应建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震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动物的房舍应通风、透光、清洁、干燥。房舍内墻壁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应为圆弧型,以利冲洗消毒。墙面应采用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不易脱落的材料建筑。地面应防滑、防磨、无渗透。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屋顶应设通风透光、换气设备。屋内还应设保温设备,以利冬季保温。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房内的温度需控制在18℃~29℃,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猕猴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最适湿度为40%~60%。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动物饲养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四周要有围墻(栏)。场区要划分为繁殖区、育成区和隔离检疫区。另外应设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如:饲料房、饲料仓库、兽医室、治疗室等。

  动物笼舍

  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和设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使得动物能够自由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管道、秋千或其它玩具。另外要设有防止动物逃跑的护栏。总之,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应保证动物正常的生活、生长、繁殖,有益于动物的安全与健康。

  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按其饲养方式分为笼养型房舍和舍养型房舍。

  笼养型房舍

  笼养型房舍要宽敞明亮,房顶建有可随时开启的玻璃通气窗,以接受阳光照射。房舍两边窗户通风透气,窗外罩上铁丝网防止动物逃跑。饲养房内由于经常使用水和消毒液清洗.地面必须要用耐水、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地面材料接墙处要有15㎝高的踢脚,拐角处呈园弧型,整个地面做成有适当斜度的完全防水地面,并设置带回水弯的排水口。

  单个笼具尺寸不小于60cm×60cm×80cm,为不锈钢材料或表面光滑、耐酸、耐碱、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的钢筋焊接而成,表面光滑、刺、不断裂、不脱焊。每个笼内附设饲料盒和饮水器各一个。单笼呈长排放置,笼与笼之间有隔板防止动物互相攻击,笼背面的隔板可以前后拉动,便于在笼内固定动物。在正面门上装置弹簧按扣拉锁,防止动物逃跑。笼底至地面的距离为60cm,防止动物摄食地上污染食物。笼下设有一定倾斜度的污物槽,污物槽表面要光滑便于冲洗。动物的粪便尿液及残留食物可通过污物槽用水冲到房舍的排水口处,污物槽应保持干净,必要时用刷子刷洗。

  笼养型房舍一般用于饲养检疫、实验期动物。

  舍养型房舍

  舍养型房舍分为内室和外室。内室应设通风换气和供暖设备。另外要有供动物蹲坐的栖息架,便于动物栖息、遮风避雨和防寒。外室为露天的封闭式铁栏网结构,装有栖息架和秋千,供动物户外活动。内外室的建筑面积比例为l:1.5~2.5,内外室面积之和为20~25平方米,中间有一小门相通,外室设有缓冲的过道便于工作人员和动物进出。房舍地面为整体水磨石面层,表面防滑耐磨、无裂缝、无渗透,地面坡度应满足清洗排污的要求。房舍内外墙壁光滑平整、墙面涂料应耐水洗、防腐蚀、无反光、耐冲击,墙角应为圆弧型.便于清洗。适合大笼饲养的动物有繁殖群和育成猴群。繁殖群每舍一般饲养8只(雄雌比例为1:7);育成猴群每舍饲养同种性别动物8~l3只。

  动物饲料

  饲料应保持清洁干净、新鲜,做到无杂质、无异味、无霉变、无发酵、无虫蛀及鼠咬。不得擅自加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添加剂。

  饲料配方要充分考虑动物的生理习性,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如猴为素食行动物,喜食水果、蔬菜及玉米等粮食作物。饲养中要注意合理搭配。为保证其营养需要,成猴粗蛋白含量一般应达到16%,幼猴还应高些,应达18~20%。应注意钙磷比例,补允维生素C。为达到饲养标准,满足动物粗蛋白质及代谢能的基本需要,其饲料配方应由有专长的入根据饲料品种、季节变化、饲料来源制定相应配方,并定期检测、测定饲料营养成份。

  饮水

  实验动物饮用水应达到城市生活用水标准,并随时注意水质变化。舍内应设自动饮水设备。

  用具

  饲养动物所用的锅、碗、瓢、盆、勺、桶、扫帚等工具物品,应按时清洗,定时消毒,专舍专用,分类存放。

  2.6卫生与防疫

  卫生防疫是实验动物饲养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可疏忽大意,因此,各猴场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防疫制度。

  清洁卫生制度

  每周对猴舍的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大扫除,并及时清运垃圾,消灭蚊蝇孳生地,禁止随地丢弃污物,禁止随地吐痰。

  保持动物房卫生,每人清理洗刷猴舍地面、栖息架、笼具、食盆和水盒,清除粪便和残余食物。注意墙角卫生,不留卫生死角,定期用5%来苏水喷洒地面。粪便应经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房内禁止存放与动物无关的物品。

  动物场应定期进行大扫除,场内做到无污水、无杂草、无边角积垢、无杂物青苔、无蜘蛛网等。

  清洁用具和饲养工具要专用,尽量避免异舍使用,用毕及时清洗和消毒。

  备料间的用具及设备要定时清洗和消毒,搞好灭鼠、灭蝇、灭蚊工作,防止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饲养、管理人员进入饲养区必须穿工作服、长筒靴,戴口罩和工作帽。工作鞋帽应定点放置,专人专用,定时消毒。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洗手、消毒,若发生意外伤害,受伤者应及时妥善治疗,以防人畜共患病发生。

  消毒防疫制度

  猴舍的一切物品未经消毒不得任意带出饲养区;饲养区外物品未经处理不许带入工作区。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动物区,确需进入时,应经过消毒后,由有关人员陪同进入。

  饲养区应建立消毒制度。一般情况下应空二消一。即空两天消毒一次。夏天、霉雨季节应空一天消毒一次。特殊情况(如发生传染性疾病)应一天消毒一次或按兽医要求消毒,并不得随意更改。

  饲养场门前应设立消毒室、消毒池。消毒室内应设立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池内应随时放置有效消毒药液(3~5%的来苏水),并保持有效浓度,每周应更换一次。工作人员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饲养室。

  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动物房常用工具物品,如料桶、料盆、食盒、水盒等,要经常用0.1~0.5%的新洁尔灭浸泡消毒,一般每周不得少于一次;猴舍、猴笼、捕猴网和设备间通常使用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每半个月消毒一次。室内设有消毒桶、扫帚、拖把、抹布等使用后,应以0.1%新洁尔灭浸泡,清洗凉干后使用。散养的猴舍地面卫生消毒十分重要,通常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

  病猴笼、死猴笼、腾空笼、腾空猴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并经微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

  饲养场应设立隔离治疗室,用以隔离治疗患传染性疾病的动物,以防疾病传播。2.6.2.7发生传染病或发现死因不明的动物,应及时对所涉及物品、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临时性消毒,待动物处理之后,对单笼饲养的笼具进行火焰消毒,然后对房舍进行彻底消毒。传染病疫情解除后.经消毒后的动物房应至少闲置三个月方可使用。

  病死动物应报告兽医检查解剖,查明原因后按要求对动物尸体焚烧或深埋,解剖及传染场地要及时消毒。

  新进动物未经检疫不得进入饲养房舍。检疫期动物要在固定的房舍和区域内饲养,观察3个月以上,确无疫病才能合群饲养。

  青饲料应先清洗干净,然后再用0.01%的高锰酸钾浸泡5分钟以上,再冲洗后方可饲喂。

  运送动物的笼具、用具进出动物场应严格消毒。

  定期进行灭鼠灭蝇,防止疾病传播。

  饲喂制度

  饲喂方式:每日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一日分两~三次投喂。给食量为每只猴每日300~400克。饲喂时在不打扰动物采食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位置观察其釆食情况。

  饲料卫生:由饲料车间加工膨化好的颗粒料要妥善保存,防止各种污染。各种青饲料要保持品质新鲜,不发生霉烂变质;蔬菜、瓜果一定要洗涤、消毒,凉干后再喂,以免引起肠道传染病或农药中毒。每天必须检查饮水装置,并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动物饮水清洁。2.8观察、记录制度

  每天利用清洗、饲喂或专门的时间观察猴群,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须观察项目如下:◇ 采食观察:食欲是否正常,有无挑食、拒食、异嗜现象,有无体弱被欺而无法采食者。

  精神状态:有无萎靡不振、垂头抱腹、躺卧等现象;有无精神狂躁、抽搐、运动失调、四肢瘫痪等症状。

  粪尿情况:观察排出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排粪次数、含水量、粪便数量,粪便是否脓血便、水样便、粘液便、带有腐臭味的稀糊状粪便。观察排尿次数、每次尿量及颜色等。同时观察是否有呕吐、口渴、腹胀、脱肛等。

  皮肤被毛:有无咬伤、创伤、被毛蓬乱、被毛缺损和脱毛等;有无水疱、丘疹、溃疡、脱水皱缩,四肢关节有无肿胀和性皮肿等现象。

  地面血污:观察记录地面血污的出血量、颜色等。判断是经血、外伤出血、便血、流产先兆、产后出血。还是脱肛等。

  交配怀孕及产仔情况:有无雌雄搭配不当,群内有无受欺或被遗弃的公、母猴。及时记录月经、交配、产仔时间等。

  隔离治疗情况:用药种类、给药时间、治疗效果、疾病转归等情况。

  环境控制:注意观察记录猴舍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氨浓度变化及饲养密度等。

  特殊猴群的饲养管理

  新进猴的饲养管理

  验收:对外来猴进行检查、称重,并进行有关来源、年龄、性别、体重、临床检查结果等项目的详细记录。

  检疫:检疫方式和程序参照3.1。检疫期不得少于三个月。

  适应性饲养:为了使新进猴很快适应新环境,应对其进行适应性饲养,一般适应期不得少于3个月,也可以酌情延长。此项工作应有固定饲养人员或实验人员负责。要逐步变更饲料,使之逐渐适应基本猴群的饲喂条件。

  防寒保暖:冬春季节猴舍温度应保持在15℃左右,切忌忽冷忽热,诱发肺炎

  通风换气: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要进行通风换气,以免空气中微生物浓度过高引发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性治疗:对于易发疾病如肺炎、痢疾和肠道菌群失调等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做好预防、治疗和消毒工作,实行预防性给药。

  检疫、适应性饲养期结束后,应将猴分类进行饲养:

  待发猴一小群或单笼饲养

  妊娠猴一送繁殖猴舍,加强营养

  种用猴一一般选3.5岁以上12岁以下的健康猴。实行大笼放养

  婴猴一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小猴,一般可由母猴抚养,也可送育成室,进行人工哺育。病猴一发现痢疾、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时.立即送治疗室进行隔离治疗,以免在猴群中流行传染。

  种猴的饲养管理

  一般采用后宫式繁殖的饲养方式。要经常检查刚合笼群养的猴群。若发现个别胆怯不敢采食的猴,要立即调出。合理调配后要保持正常的种群关系,不要轻易改变群间关系,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角斗而引起外伤、流产和早产等损伤。

  保证营养需求:蛋白质应占日粮的20%左右,适量增加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还要供给足够的水果蔬菜类青饲料。

  减少惊扰:非特殊情况.尽量减少捕捉动物。

  加强观察:选配不当者及时调配,对咬伤情况早发现、早治疗,有流产先兆者及时处理(黄体酮10~15 mg,VE lOmg,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平时密切观察孕猴有无异常表现,若有异常,则应及时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并向兽医报告。应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结核菌素检查。

  离乳仔猴的饲养管理

  仔猴出生后4~6个月龄离乳,从生产间到育成室进行人工喂养,同时进行编号挂牌,存入档案。

  离乳仔猴多采用笼养,两猴同笼彼此保温,育成室室内温度不低于15℃。

  根据仔猴的特点饲养时采取少喂多餐的方法,同时每天每只补喂10g奶粉,并适量加入鱼肝油、酵母粉及VC制剂。

  仔猴常见病为肺炎腹泻及呕吐。应从温度、 食量及环境上加以控制,减少发病。

  病猴的饲养管理

  猴群中发现病猴应及时抓出,放入治疗室由专人饲养管理,进行隔离治疗,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病猴的饲喂应按其营养需要及治疗需要,调整饲料品质和数量。

  负责病猴饲养管理的人员,须掌握一定的兽医知识和治疗技术,配合兽医实施治疗。

  治疗室要保持整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门口设置消毒盘,地面每周消毒两次,每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消毒;所用器械及物品必须及时消毒,擦干和晾干后摆放整齐。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标准

  健康状况

  灵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实验结果正确与否有直接的影响。健康猴的大体外观为:体形丰满、发育正常、被毛浓密有光泽且紧贴身体、眼睛明亮活泼、反应灵敏、食欲良好。此外,应仔细地对每只猴作全身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眼睛:瞳孔是否清晰,眼睛有无分泌物,眼睑有无发炎。

  耳:耳道有无分泌物溢出,耳廓里是否有缺损。

  鼻:有无浆液性、粘液性及脓性分泌物渗出。

  皮肤:有无创伤、脓疮、疥癣、湿疹。

  头部:姿势是否端正(若有歪斜,常证明有内耳炎症)。

  四肢:主要检查肌肉、骨骼的发育情况,有无骨折、变形及骨关节炎等现象。

  胃肠道:有无呕吐、腹泻便秘,口被毛是否洁净。

  神经系统:是否有震颤、麻痹等症状。

  上述项目检查后,采用听诊的方法检查并记录动物的呼吸、心跳等情况,特殊场合下可

  安排X光检查。

  遗传质量标准

  实验用猴应是遗产背景清楚的动物,因此应通过人工养殖建立合格的繁殖种群,注意种质优化,逐步培养出优良的种猴。

  对种猴编号挂牌,认真做好个体和群体的生产繁殖记录,建立完整的繁育系谱。

  微生物质量标准

  普通动物:饲养于开放系统,是灵长类动物中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主要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和严重危害动物种群健康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要排除的病原体有七种:B病毒(B)、沙门氏菌()、志贺氏菌(S)、结核分支菌()、皮肤真菌()、体外寄生虫()、弓形体()等。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SPF动物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外,还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病原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既排除对动物群有危害的病原体,又排除对动物实验研究有干扰的微生物和寄生虫。SPF灵长类动物除普通动物所要求的病原没有外,还应要求检查4种病毒的血清抗体: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Simian Retrovirus D)、猴爱滋病毒(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和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毒(STLV-1,Simian T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l)。抗体阴性者可作为SPF猴群。此外还要求不能携带下列病原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宁肠弯曲杆菌()以及排除下列几种寄生虫:全部蠕虫(A11 Helminths),溶组织内阿米巴(),疟原虫(),鞭毛虫(Flagellates)。

  猴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微生物学控制,防止外来病原对猴群的危害,定期检查排除病毒阳性或可疑动物。国际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目前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

  出口猴质量标准

  常规的检疫项目包括TB检查、肠道致病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检查、体外寄生虫检查、肠道蠕虫检查等等。如果客户提出特殊要求,可进行进一步检查如:BV、SRV、SIV、STLV等等。

  灵长类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程序和要求

  监测程序:

  灵长类实验动物(笼号、猴号)

  体外寄生虫检查 体外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抗体检查

  血液寄生虫检查 采 血 病毒抗体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毛、皮肤采样 真菌检查

  直肠试 )肠道病原菌检查

  体内寄生虫检查 粪便检查

  不同等级标准的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监测要求:

  对饲养猴群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应按不同等级标准所要求的检测项目进行监测。◇ 普通动物:每年检测一次以上。

  SPF动物:每季度全面进行一次病毒检测项目的检查。其它项目的检测每年两次。◇ 出场猴集中检疫45天,按要求的等级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如用户有特殊要求,则 按合同具体要求临时增加检查项目,如血液常规检查及血液生物化学检查。

  新进猴集中检疫3个月,按不同级别要求进行检疫。

  主要微生物、寄生虫的检查

  实验灵长类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检查程序和方法,参见200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l4922.1-2001;GB l4922.2-2001)。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

实验动物应该如何 饲养 与繁殖呢?这是很多的科研人员想要知道的答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的方法

  一、饲养环境

  小鼠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自体调节能力和疾病抗御能力较其他实验动物差,而小鼠的品种和品系繁多,各个品种和品系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等级的小鼠应生活在相应的设施中。

  小鼠临界温度为低温10℃,高温37℃,温度中性范围30~33℃。饲养环境控制应达到如下要求:温度18~29℃;相对湿度40~70%;最好控制在18~22℃,湿度50~60%。一般小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

  要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日温差不超过3℃,否则会直接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鼠发生疾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对于建筑条件较差的地方可用空气调节器、加湿器、在北方用暖气进行调节。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氨浓度不超过20ppm,换气次数应达到10~20次/小时。

  现在我国普遍采用无毒塑料鼠盒,不锈钢丝笼盖,金属笼架。笼架一般可移动,并可经受多种方法消毒灭菌。用清洁层流架小环境控制饲养二、小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笼盒既要保证小鼠有活动的空间,又要阻止其啃咬磨牙咬破鼠盒逃逸,便于清洗消毒。带滤帽的笼具可减少微生物生物污染,但笼内氨气和 其它 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饮水器可使用玻璃瓶、塑料瓶,瓶塞上装有金属或玻璃饮水管,容量一般为250ml或500ml。

  垫料是小鼠生活环境中直接接触的铺垫物,起吸湿(尿)、保暖、做窝的作用。因此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动物感到舒适。垫料必需经消毒灭菌处理,除去潜在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一般垫料以阔叶林木的刨花或锯末为宜,也可用玉米芯加工粉碎除尘后使用。

  在实验中切忌用针叶木(松、桧、杉)刨花做垫料,这类刨花发出具有芳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可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使药理和毒理方面的实验受到极大干扰。

  国外有专门的垫料生产企业,进行垫料的生产,而我国的垫料产业尚需开发。目前我国实验动物部门大部分采用木材加工副产品如锯末、刨花等,其来源、树木种类很难控制,给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饲料和饮水

  1. 饲料(feed)

  小鼠应饲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饲料中应含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使成型饲料具一定的硬度,以便小鼠磨牙。同时应维持营养成分相对稳定,任何饲料配方或剂型的改变都要作为重大问题记入档案。

  不同种类的小鼠有不同的营养标准,如纯系小鼠和种鼠的饲料所含蛋白质成分高于一般小鼠,DBA小鼠需要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饲料。

  2. 饮水(drinking water)

  小鼠的水代谢相当快,应保证足够的饮水。一级动物饮水标准应不低于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二级动物的饮水须经灭菌处理。也可用盐酸将水酸化(PH2.5~3.0),使小鼠饮用酸化水,酸化水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并杀死它们,其灭菌效果可达到要求。三、四级动物饮水用高压高温方法灭菌。

  三、一般饲养管理

  小鼠的饲养管理非常繁琐,要求饲养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随时检查小鼠状况,出现问题立即加以纠正。为了使饲养工作有条不紊,必须将各项操作统筹安排,建立固定的操作程序,使饲养人员不会遗漏某项操作,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检查。

  1. 饲喂

  小鼠胃容量小,随时采食,是多餐习性的动物。成年鼠采食量一般为3~7克/天,幼鼠一般为1~3克/天。应每周添料3~4次,在鼠笼的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量的新鲜干燥饲料,在小鼠大群饲养中,每周应固定两天添加饲料,其它时间可根据情况随时注意添加。

  根据小鼠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有不同的给饲标准。由于种鼠群和生产鼠配繁殖频繁,尤其生产种母鼠的负担重,能量消耗大,因此除供给足够的块料外,还要定时饲喂少量葵花籽、麦芽和拌有鸡蛋的软料。葵花籽供应量为0.5~1克/天/只成年鼠。而麦牙和软料由于微生物条件较难控制,目前趋于淘汰不用,而致力于颗粒料的全价营养,即用维生素合剂代替。

  2. 给水

  用饮水瓶给水,每周换水2~3次,成年鼠饮水量一般为4~7ml/天,要保证饮水的连续不断,应常检查瓶塞,防止瓶塞漏水造成动物溺死或饮水管堵塞使小鼠脱水死亡。小鼠在吸水过程中,口内食物颗粒和唾液可倒流入水瓶。为避免微生物污染水瓶,换水时应清洗水瓶和吸水管。严禁未经消毒的水瓶继续使用。

  3. 清洁卫生和消毒

  每周应至少更换两次垫料。换垫料时将饲养盒一起移去,在专门的房间倒垫料,可以防止室内的灰尘和污染。一级以上动物的垫料在使用前应经高压消毒灭菌。

  要保持饲养室内外整洁,门窗、墙壁、地面等无尘土。

  坚持每月小消毒和每季度大消毒一次的制度。即每月用0.1 %新洁尔灭喷雾空气消毒一次,室外用3%来苏尔消毒,每季度用过氧乙酸(0.2%)喷雾消毒鼠舍一次。笼具、食具至少每月彻底消毒一次,鼠舍内其它用具也应随用随消毒。可高压消毒或用0.2 %过氧乙酸浸泡。

  应有周转用房,在饲养室使用一年时,将小鼠全部移入,原饲养室彻底整修消毒。

  4. 动物健康的外观检查

  这是检查动物健康状况的一项常规工作。外观判断小鼠健康的标准是:①食欲旺盛;②眼睛有神,反应敏捷;③体毛光滑,肌肉丰满,活动有力;④身无伤痕,尾不弯曲,天然孔腔无分泌物,无畸形;⑤粪便黑色呈麦粒状。

  5. 性别鉴别

  成年鼠性别很易区分,雄鼠的明显;雌鼠可见开口和五对乳头。

  幼鼠或仔鼠则主要从外生殖器与的距离判定,近者为雌,远者为雄。另外,雌鼠和生殖器之间有一小沟,而雄鼠则在和生殖器之间长毛。再者,雌鼠有比雄鼠明显很多的乳头。

  6. 疾病预防

  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前应健康无病,所以应积极进行疾病预防工作,而一旦发病则失去了作为实验动物的意义。饲养繁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疑似传染病的小鼠应将整盒全部淘汰,然后检测是否确有疾病,再采取相应 措施 。

  (2)为了保持动物的健康,必须建立封闭防疫制度以减少鼠群被感染的机会。 即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新引进的动物必须在隔离室进行检疫,观察无病时才能与原鼠群一起饲养。

  ②饲养人员出入饲养区必须遵守饲养管理守则,按不同的饲养区要求进行淋浴、、洗手以及必要的局部消毒。

  ③严禁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区。

  ④严防野生动物(野鼠、蟑螂)进入饲养区。

  实验动物的分类方法

  一、按实际用途分类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专门培育供实验用的动物,主要指作为医学、药学、生物学、兽医学等的科研、教学、医疗、鉴定、诊断、生物制品制造等需要为目的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例如小鼠和大鼠是首先按实验要求,严格进行培育的实验动物,其次如地鼠类、豚鼠、其它啮齿类、鹌鹑等亦已实验动物化。

  2.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s)或称家畜家禽(domestic animals and domestic fowl)是指作为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如肉用、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驯养、培育、繁殖生产的动物。转为实验用的有:产业家畜(猪、马、牛、羊、鸡、鸭、鹅、鸽、兔、鱼类等)和社会家畜(犬、猫、金鱼等),其中一部分虽已培育成能达到作为实验动物的目标,但同具有高标准水平的鼠类相比,其品质还不能说是很高的。

  3.野生动物(Wild amimals)是指作为人类需要,从自然界捕获的动物,没有进行人工繁殖、饲养的动物。例如两栖类、爬虫类(青蛙、蟾蜍、蝾螈、水龟等);鱼类(鲫鱼、泥鳅等);无脊椎动物(蛤蜊类、墨鱼类、蟹类、海胆类、蝇类、蚊类、蟑螂等)鸟类;啮齿类(如黑线仓鼠、长爪砂鼠、黑线姬鼠等野鼠);灵长类(猿猴)等,这些野生动物,除少数外,一般均不能进行人工繁殖生产。

  4.观赏动物(Exihibiting animals)是指作为人类玩赏和公园里供人观赏而饲养的动物,如踏车小白鼠、玩赏犬和猫等。

  二、遗传学控制分类

  1.近交系动物:近交系动物即一般称的纯系动物。此类动物是指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

  2.突变种纯系动物:是指实验动物正常染色体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突变品系动物。

  3.纯杂种动物:是指无计划随意交配而繁殖的动物,即一般动物室供应的杂种动物。

  三、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1.无菌动物:这种动物无论体表或肠道中均无微生物存在,并且体内不含任何抗体。

  2.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动物。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又称屏障系统动物。

  4.清洁动物或最低限度疾病动物:该种动物是饲养在设有清洁走廊和不清洁走廓的设施中,其种群均来自剖腹产。

  5.常规动物:指一般在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带菌动物。

  实验动物的特性

  1.骨骼构成方面 许多动物与人类一样,形成躯干的椎骨有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不同种类动物间椎骨有很大差异。哺乳类动物椎骨以胸椎和尾椎较大。尽管哺乳动物和人类颈部外观有长短之差,但颈椎都是7个。灵长类动物中,原猴类几乎都是在树上生活,椎骨很小。真猿类的椎骨差异很大,从外观体型上即可一目了然。齿式与动物的食性有密切关系,草食类和肉食类差异最为显著。草食类的臼齿上面扁平而且稍有一点凹状,而肉食类与此相反,呈凸状,面积小,这可能与咀嚼方式有关。草食类中,反刍动物没有上颚切齿,而兔的切齿外突,十分独特。杂食类动物,如猪的齿式与人类的情况一致。

  2.脏器构成方面 脑的重量与神经系统的发达程度成正比。消化系统的器官重量各种动物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没有很大差异,而呼吸、循环系统的器官重量差异较大,运动量越大的动物越重。鸟类越是在上空飞翔的,呼吸器官越重。肠道各部分长度与食性有密切关系。由于草食类日粮中粗纤维含量高而肉食类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很低,所以草食类比肉食类肠道长得多,特别是盲肠。盲肠长度也与肠内菌群有关。同种动物中,无菌动物盲肠较大。

  3.脏器形态方面 消化道各部分不仅大小因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其形状、构造也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反刍动物有复胃,由多个胃构成。单胃动物之间胃的形状类似,但胃食管部(前胃部)所占比例不同。动物种类不同,肝的分叶方式也存在差异。啮齿类动物肝的构成最为复杂。马和大鼠肝的特征是缺少胆囊。

  肺的形态因呼吸方式不同也有所不同。哺乳类和鸟类之间差异显著。肺的分叶情况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脑的形态方面,越是低等动物嗅球所占比例越大,越是高等动物嗅球功能越弱。鸟类和哺乳类的脑活动中,睡眠与觉醒是不断交替的,前者睡眠有深睡眠和动眼睡眠之分。一般来说,睡眠方式与行为类型有关.穴居生活的动物深睡眠期较长。脑的新皮质与旧皮质的关系也因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鹌鹑饲养的方法

鹌鹁具有生长快、成熟早、繁殖力强的特点。鹌鹑的肉、蛋营养丰富,既是良好的食品,又是食疗中的珍品。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鹌鹑 饲养 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鹌鹑饲养的方法

  1、场舍与设备

  1.1场合要求鹌鹑舍的大小、形式要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为了适应鹌鹑的生态习性和防疫要求,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鹌鹑舍。笼舍要设在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而保温的房屋安置,注意调节温度,保持冬暖夏凉,严格控制畜禽(狗、猫、鸡等)出入或人为扰。饲养密度按笼舍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 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鹌鹑笼舍内要配置料槽、饮水器;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

  1.2设备

  ①鹌鹑笼。一般采用重叠式笼,其规格为长100cm、宽20 cm、高150 cm,共分6层,每层之间有成粪板接纳粪便。产蛋笼可采用多层单只笼。

  ②食槽。由于鹌鹑的大小和饲养方式不同,所以食槽的设计也应各有不同。食槽可用木板、竹子、镀锌铁板及塑料制成,食槽制作必须平整光滑,既便于鹌鹑采食,又不浪费饲料,同时还便于消毒。

  ③水槽。目前使用较多的饮水器有塔式真空饮水器、长条形饮水槽和莲接式自动给水槽。

  ④育雏箱。长90 cm、宽45 cm、高25cm,箱脚高20 cm,出壳至30日龄鹌鹑可在此笼内饲养。

  ⑤产蛋笼。供产蛋和配种用,长40 cm、宽25 cm、高25 cm,笼分大小格,大格养母鹑,小格养公鹑。

  ⑥育肥箱。长50 cm、宽30 cm、高15 cm,每箱养20~30只鹌鹑,专供饲养肉鹑用。

  三门峡富通新能源生产的颗粒机、饲料颗粒机、秸秆压块机是养殖户们不错的选择。

  2、饲料配方

  雏鹌鹁的饲料配方:玉米52%、豆饼27%、进口鱼粉12%、麸皮5%、甘薯叶粉3%、骨粉1%.另加食盐0.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量;产蛋鹌鹑的饲料配方:玉米42%、豆饼33%、进口鱼粉11%、麸皮7%、草粉3%、骨粉3.5%、食盐0.5%,另外添加维生索及微量元素适量。

  3、幼鹌鹑的饲养管理

  3.1保温1~3日龄温度为36~38℃,4~10日龄温度为35~36℃,11~20日龄温度为32~34℃,21~30日龄温度为26~28C。温度适宜时,雏鹑在热源附近均匀分布,采食正常。如果舍内温度较低,可在育雏箱的每层设2~3个灯泡,或在室内增设煤炉升温。

  3.2开水与开食开食前先喂饮0.1%的高锰酸钾水,以促进胎粪排除和有助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最初1~2 d每天喂饮温开水。雏鹑出壳后10 h即可开食,用煮熟捣细的蛋黄加玉米粉或混合料撒爱在报纸上让其啄食。100只雏鹑每次喂3~4个蛋黄,连喂5d,以后可直接用配合饲料喂。通常1只鹌鹁从开食到产蛋约需饲料0,5 kg。

  3.3饲养密度1~14日龄每平方米饲养80~100只,15~30日龄饲养50 ~60只。

  3.4光照控制1~7日龄昼夜光照,其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左右;7日龄至产蛋每天实行16 h光照,每平方米以1~2瓦为宜。

  3.5通风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注意用风机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4、产蛋鹌鹑的饲养管理

  4.1饲养方式笼养产蛋鹁,每层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饲养蛋鹑6~8只,公鹑2~3只。如果生产商品蛋可不分单元只分层饲养,每平方米饲养20 ~30只。4.2饲喂方法饲料拌湿饲喂,料水比1:(1.5~1.8),少喂勤添,每日喂4次,产蛋高峰期再加喂1次,也可以不限次数让其自由采食。蛋鹑每只每日的饲喂量喂20~25 g,如加喂青料,可以减少饲料喂量。喂料时按饲喂量的5%加入砂粒以助消化。

  4.3饲养环境要求环境安静,防止惊群。要消除各种应激因素,蛋鹌鹑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喂50%~55%。舍内应有通风装置,以便及时排出室内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并可调节温度和湿度。

  4.4适宜光照光照控制再14~16 h,有利于提高产蛋量。

  4.5日常管理及时收蛋,防止兽害,搞好日常清洁洁和消毒工作。

  5、配种繁殖

  春季3~5月、秋季9~11月配种,公母鹌鹑搭配比例为1:4,一般每只公鹑1d交配1只母鹑,如果过多交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配种时将公鹑放到母鹑的笼里,自行交配,配后再捉出公鹑。

  6、强制换羽

  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实施方法是:停料4~7 d、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 d。必须淘汰病、弱个体,饮水不可中断。

  7、疾病防治

  鹌鹑是一种抗病力较强的禽类,但由于密集饲养,如果环境不良或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引发某些疾病。饲养鹌鹑者最好不要再饲养其他禽类,以杜绝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要搞好疫苗注射,7~1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点跟,30日龄以后重复用Ⅱ系疫苗进行免疫。其他疾病如禽霍乱、白痢、球虫、鹑痘等的防治,重点做好防治接种和预防性投药工作,发现病状及时治疗。

  鹌鹑饲养技术

  一、鹌鹑的生活习性

  1.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产蛋率下降,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2.鹌鹑胆小易受惊,为此饲养室要保持安静,目前均为笼养,笼舍高度在15~25厘米,避免受惊时起飞撞伤头部。3.鹌鹑生长发育快,寿命短,出雏时仅有78克,45~50日龄性成熟体重可达120克。

  二、种鹑的繁殖

  1.种鹑的选择。种鹑无母都应选择三代以内、发育良好、无疾病、体重在120克以上且体形丰满的鹌鹑。公鹑上方红色球状物的精包大而鲜红;母鹑腹部容积大,耻骨游离端与胸骨后端有三指宽,左右耻骨间有两指宽,公母种鹑按1:3的比例合笼饲养,自然交配。2.孵化。选择产出一周内,花斑明显、大小适中、蛋形正常的种蛋消毒后,按钝头朝上置于25摄氏度室内预热6~8小时后开始孵化。孵化管理如下:温度:鹌鹑蛋的孵化过程中应贯彻“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的原则,同时结合孵化季节、外界温度、胚胎发育状况灵活掌握“看胎施温”’一般保持在38~39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在出壳的前一天可将湿度提高到80%。通风换气:胚胎对氧气的要求是前期少,后期多;冬季少,夏季多。孵化的前8天要定时打开通风口换气,后8天要经常换气。翻蛋:从种蛋入孵开始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每昼夜翻蛋在4~12次。凉蛋:打开孵化箱门,降低蛋温,每次凉蛋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眼皮试温稍感凉意即可。验蛋:一照在入孵后5~7天进行,淘汰无精蛋和死胚蛋;二照在入孵12~13天进行,淘汰中死蛋。出雏:孵化15天时落盘,将蛋从蛋盘中取出放入出雏盘中,加大孵化器湿度到80%直至出雏,初生鹑毛干后即可取出。

  三、雏鹑的培育

  鹌鹑的育雏期为30天.初生鹑毛干后就可放入育雏器中饲养,饲养管理如下:

  1.保温。育雏温度第1~6日龄温度保持在37~36摄氏度,第7~14日龄36~35摄氏度,第15~20日龄34摄氏度,20日龄以后每天降1摄氏度,降至27摄氏度时不再用保温设备,移至22~27摄氏度的常温下饲养。育雏保温设备可用育雏伞,也可用普通灯泡、电褥子、暖水袋等做热源。2.饮水。雏鹑出壳24小时内饮水,一般雏鹑放入育雏器内安静下来就可饮水,开水最好饮0.01%高锰酸钾水,以后饮凉开水.一旦饮水,便不能中断。3.喂料。雏鹑饮水后1小时就可开食,1~3日龄喂开食料。开食料用玉米粉按100只加入1克酵母粉,第2日开始用含蛋白质27~28%的配合料投喂。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对于不会采食的雏鹑应加以训练,其方法是将饲料撒在纸面或无毒塑料膜上,把不会采食的雏鹑放在上面,用手轻轻敲打纸面或塑料膜,诱导其采食。雏鹑料可按如下配方:玉米粉52%,豆饼27%,麸皮5%,鱼粉10%,叶粉5%,骨粉1%,另加多种维生素10克,将饲料搅拌均匀喂给。1~7日龄每日6~8次,以后逐渐减至4次,保证不断料,不断水。4.密度与光照。一般日龄小可密些,日龄大可疏些,平养育雏密度为第1周龄120~150只/平方米,2周龄80~100只/平方米,3~4周龄60~80只/平方米。保证鹌鹑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采食、饮水及生产性能。一周龄24小时光照,一周龄后14~16小时光照。5.精心管理。观察雏鹑的状况,检查温度、湿度和换气是否合适。定期洗刷水槽、料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公母分群在3~4周龄进行,疫苗接种或驱虫在4周龄进行,以免影响产蛋。

  四、成鹑的饲养管理

  1.饲喂。采用干粉料自由采食,另设砂槽水槽,任其自由采食饮用。蛋用鹌鹑的饲料配方如下:玉米粉47%,豆饼33%,鱼粉10%,麸皮4%,骨粉1%,槐叶粉5%,每l00公斤饲料加入硫酸锌10克,硫酸锰15克。2.温度。成鹑产蛋适宜温度为20~22摄氏度,要根据气温变化及调整,夏季要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加饲养密度及生火炉等 措施 来保持温度。3.光照。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一般光照16~18小时。自然光照不足时,要早、晚补充光照。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注意笼舍清洁卫生,定期对料槽、水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天早晚及时拣蛋。注意鹑群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的观察,发现病鹑及时隔离治疗,保持鹑舍安静,做好日常的记录。

鹌鹑饲养的方法相关 文章 :

1. 鹌鹑的科学饲养方法

2. 饲养鹌鹑的方法是什么

3. 鹌鹑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 鹌鹑的饲料喂养注意要点

5. 鹌鹑饲料配方方法要点

相关问题

明星医生

相关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