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新手鱼友遇到小型观赏鱼入缸即死的问题,比如说,入缸不到三四天,鱼缸内就发现不止一条死鱼,之后就开启了连续不断地死鱼路程。
问,问题出在哪里?
我先讲两个案例吧,都是我实际遇到的。
时间过去了三四个月,两缸小天使鱼还剩多少?
第一缸小天使鱼,从入缸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开始死鱼,因为购买的数量较多,我也没有时间去管,死了就捞出来喂鱼,一共是 80 多条。
现在过去了三四个月,回头看看,还剩下来 30 条左右,就是一开始持续死亡,后来断续死亡,好了坏,坏了好,主要原因就是体质虚弱所致。
而第二缸天使鱼,现在也有两个多月了。
从入缸后直到现在,总共死了两条,一个是因为抽水不小心,抽死一条,另一个是因为嘴巴总是合不上,是条残疾鱼,被我淘汰了。
也就是说,这缸天使鱼的质量本身就极好,去除意外因素,死亡率为零。
而且两缸鱼都是同一买家。
购买了一缸小虎皮,到家后不断
前半个月在鱼店里看到了一缸小虎皮,质量很好,个体很小,感觉非常可爱,但是当时没有下决心购买,想着过几天再说,最后被人家包缸了。
之后这个悔恨啊,然后就在不断等待中,前些天又看到鱼店来了一批小虎皮,但是,这批的质量明显比上一批要差。
具体差在哪里呢?
上一批是单缸饲养的,并且放在热带鱼的屋内统一加温。
而这一缸呢,是放在冷水鱼的排缸内,并且还和其他小型观赏鱼混养着,里面偶尔发现死鱼,并且有些混养鱼尾巴上还有白蒙,证明水质也不是很好。
即使如此,因为上一次没有买到,这一次自己又着急了。
心里想着,多买点,死就死吧,应该还能剩下来一些的。
于是乎,购买了七十多条,因为一条条捞太慢,具体我也没有仔细数,结果呢?
入缸后三五天之内,一天死个三五条,三条死了十多条,这几天,死亡率才有点减缓,之后能否保住还是个未知数。
三次案例说明什么问题?还是选鱼的事
不用说过温、过水、没有养水、交叉感染等问题,或者我下个什么药,就能抑制住这种死鱼的发展……
如果我们购买的各种小型鱼,之前就是体质过差、毛病多多,那么,即使我们的养鱼水平再高,那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没用。
死鱼是不可避免的。
话说已经病入膏肓的小鱼,外在还看不出来问题在哪里?就是隔几天飘上来一条,请问,我们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更何况有些新手鱼友,无论是水质问题,还是其他操作,更达不到这些小鱼的要求,那么,死亡的速度就更快了。
找不到原因,没必要下药,但可以加快淘汰速度那么,对于这缸小虎皮,有没有什么办法对付它们呢?
这里有一个损招,那就是本来它们就极度饥饿、虚不受补。
想要快速淘汰,那就大量投喂,受不住的就直接加阎王了……
也就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治愈它们的,但是可以加快淘汰它们中弱势群体的速度。
所以说,很多新手鱼友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的鱼刚买来三四天就大量死亡呢?
不用找了,就是鱼本身的问题,否则它也不可能死亡那么快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
优胜劣汰、顺其自然,极其虚弱地死完了,它就不会死了,剩下来的都是优等生。
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想着各种方法的折腾,越折腾,死得越快。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鱼缸中放入新鱼旧鱼就会大量死亡
鱼缸中放入新鱼导致旧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水质污染:新鱼可能会携带病菌或有害物质,放入鱼缸后可能导致水质污染,从而影响旧鱼的健康。
2. 氧气不足:新鱼加入鱼缸可能会增加水中的氧气消耗,如果鱼缸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旧鱼可能因缺氧而死亡。
3. 饲养密度过大:如果鱼缸内的饲养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水中氧气不足和废物积累,这可能使旧鱼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4. 温度变化:新鱼和旧鱼可能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水温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旧鱼的健康。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保水质清洁:在放入新鱼之前,先进行水质检测并保持水质稳定。如果水质受到污染,需要立即更换水质。
2. 对新鱼进行消毒:在放入鱼缸之前,使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对新鱼进行消毒,以防止病菌带入鱼缸。
3. 提供足够的氧气:在放入新鱼之后,确保鱼缸内氧气充足。如果鱼缸较小或饲养密度较大,可以使用氧气泵增加氧气供应。
4. 控制饲养密度:根据鱼缸的大小和饲养密度,合理安排新旧鱼的养殖数量,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和旧鱼死亡。
5. 保持水温稳定:尽量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波动过大影响旧鱼的健康。可以使用加热器或恒温器来控制水温。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新鱼入缸导致旧鱼死亡的风险。然而,仍需密切观察鱼缸内的情况,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换水,以确保鱼类的健康和安全。
鱼缸连续死鱼什么原因导致的
很多小伙伴家里养了不少条鱼,可是到家没几天连续几条几条的死!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处理,怎么办呢?根据这个情况分享一下我的真实观点和经验!
家里养鱼,如果出现连续死鱼一定要从水质、过滤、喂食和疾病防治上综合考虑,及时处理应对。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导致鱼死亡的几个原因!
养水或许存在问题
。
新鱼到家本身就到一个新环境水土不服,你这个水再没有养明白就着急金鱼,可想而知雪上加霜,估计新鱼更郁闷,还不如在原来的地方呆着,还能多活几天。
换水或许存在问题。
换水时不能直接倒水,
不能猛冲猛浇换水
,尤其是将要换的水和缸内水水温不一致的时候,换水时再一冲,很容易造成鱼的应激反应,趴缸估计都是轻的,严重的时候脆弱的体质差的就会死翘翘。
投喂或许出现问题。
投喂不合理投喂过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能抢能吃的鱼吃得过多,导致这部分鱼肚子不舒服,易患肠炎等疾病,导致死亡。
供氧或许出现问题。
鱼最怕的是缺氧,缺氧时鱼会浮头,
严重缺氧时会直接导致部分体质偏差的鱼直接死亡
。
可能由于患病导致不断死亡。
鱼得病了,比如白点病、水霉病等,鱼病严重时未得到有效救治,病鱼驾鹤西去。
过滤出现问题,水质发生变化,导致鱼死亡。
过滤出现了堵塞等问题时,鱼缸内杂质未得到有效过滤,水流返回缸内造成对缸内水质的二次污染,氨氮等毒素水平升高,表面上还看不出有什么异样,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实很容易发生死亡,因为
生活环境的改变变差直接威胁到了鱼的生命
。
延伸阅读:家庭养鱼如何避免不断死鱼?简单点说明下,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基本不会总死鱼:
养水务必到位
养水尽量多延长一段时间,养上七天到十天,进鱼更加安全,养水之前把缸一定要刷净,期间爆氧和过滤都跟住,鱼缸灯先忍住不要开。
过滤务必到位
过滤要够用,滤材要因鱼而定,碱性滤材养金鱼锦鲤,软水滤材养草缸小鱼,
滤材要足,空间要大,水泵流量要够
。
换水务必到位
换水必须要跟住,这是不死鱼的关键
,只有水质好,鱼才能活得好,换水每周换一次,一次四分之一左右,不要全换,不要不换。
喂食务必合理
喂食不能喂太多了,鱼在三五分钟内吃完最好,鱼还不能吃撑,喂食要少喂频喂,这样能保证喂食安全。
别买病鱼到家
有一点要格外注意,就是不能买病鱼回家,买鱼时一定要挑好,挑那些活蹦乱跳的状态不错的,不要挑那些趴缸呆滞的,买回来不够忧心的,还得治,不治也闹心。
关于鱼缸里自增添新鱼之后陆陆续续死鱼并且水变白的问题。
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不可以种植水草,因为金鱼会吃水草最后水草会因为没有叶子死的,金鱼耗氧量高,水草白天进行光和作用生产氧气,晚上会吸收氧气。鱼在夜间会因为却氧而死亡。
至于你说的鱼陆续死亡的原因是:
1,水质出现了问题鱼适应不了。
2,新鱼买回来时会带有病菌,但是新鱼带病菌它不会有问题因为它对自己身上的病菌有抵抗力,你家的鱼也是一样也有自家的病菌自家的抵抗力,新鱼老鱼放在一起直接会产生病菌叉感染所以死亡。这就是(百家鱼有百家病)的名言。
预防方法:新鱼到家不能直接放到缸里,要用盐水4/100比例消毒15分钟。有条件的话先放到别的缸养几天以后在放到主缸里,让新鱼适应你家的水质。
高锰酸钾不建议用没专业知识的人根本掌握不了用药量。
强烈建议缸里必须装有过滤系统,对改善水质有着非常主要的因素。
十厘米长的乌龟一次吃多少龟粮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品种的乌龟食量是不同的,喂食的龟粮不同投喂量也会不同,我们可以在第一次喂食的时候分次喂以免浪费,等到乌龟不吃以后记住那个投食量就可以了。
1个月小孔雀鱼能长1厘米左右。通常来说,孔雀鱼一个月能长的长度是非常有限的,但出于发育期的孔雀鱼生长的变化会比较明显,比如,刚出生的孔雀鱼到一个月大的时候,就能长到1厘米长。
1元小锦鲤能长大。在饲养1元的小锦鲤的时候,要准备一个足够大的鱼缸,这样能给锦鲤更大的生长空间,同时要注意定期给锦鲤换水,保持水质的干净,这样锦鲤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1米2宽40的鱼缸可以养地图鱼、鹦鹉鱼、龙鱼、罗汉鱼、飞凤鱼等之类的中大型鱼。在养鱼的时候,要根据鱼缸的大小来挑选饲养的鱼和饲养的密度,要注意的是饲养密度不可以太大。
这个要根据七彩神仙鱼的大小来决定,正常情况下1CM的鱼需要1公升的水来喂养,如果你的鱼是两厘米长就需要两公升。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情况来推算自己的鱼缸可以杨多少七彩神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