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乡村集市 8 元钱买了 27 条鳑鲏鱼,放生到一个小池塘里。很多朋友留言说:人工养鳑鲏鱼的颜色就是没有野生的漂亮;问人工饲养鳑鲏鱼怎么才能繁殖?还问我鳑鲏鱼好吃吗?针对这些问题,我来简单聊聊我的看法,欢迎鱼友们批评指正!
鳑鲏鱼属于本土原生的观赏鱼,不可否认,野生鳑鲏鱼的色彩比我们人工饲养的要漂亮得多!如果你生活的地方有野生鰟鮍鱼,可以去野采回来对比一下。通常野生的颜色比人工饲养的颜色要色泽靓丽很多,整个鱼身就像彩虹下有银河一样,美得让人震撼。
为什么野生的颜色会更漂亮呢,这是自然环境的杰作!河里的沙粒石头都是暗色,四周都不透光,唯一能接触到光的一面,就是水面,水下的自然生态就仿佛因鳑鲏鱼而生。
因此,鳑鲏鱼的饲养,造景这一步必须得做好了,这关系到它的发色漂不漂亮。
虽然,我们养鳑鲏鱼,鱼缸布置成你喜欢的环境即可,鱼缸四周还可以种上大型水草,加上草坪,高低不齐的植被,也可以打造出热带雨林的感觉。
我一直主张小清新的造景,但是在鳑鲏鱼这里,只要是鱼缸里可以有的,假山石头,各种颜色的植被,只要你喜欢的都可以放进去。但是,光照太强的环境是不利于鳑鲏鱼发色的,这是肯定的。
其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鳑鲏鱼人工饲养过程中,它们会根据所处环境,变化出保护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将自己的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于是就有了颜色变淡的情况。
这里提醒喜欢裸缸养鱼的鱼友注意了,鳑鲏鱼我不建议裸缸养,否则你就会发现你养了一缸“鲫鱼”,四周都是玻璃,什么颜色也没有,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保护自己,鳑鲏鱼也会生出保护色,将自己融入环境,身上的颜色就变淡,甚至没有了色彩。
因为鳑鲏鱼的繁殖是依靠河蚌共生来繁殖的,所以才有鱼友说它繁殖很麻烦。其实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算不上麻烦,只需要在繁殖期的时候,将河蚌放入水中,其余的不用费心,它会自行解决。
喜欢观察观赏鱼繁殖的鱼友,真的不要错过鳑鲏鱼,繁殖阶段,鳑鲏鱼是最有意思的时候,看着小鳑鲏鱼从河蚌“口中”游出来,你一定会感到很神奇。
因为鳑鲏鱼肉苦,炖鱼汤应该还有苦味,所以通常是裹上面粉,炸得脆脆的,这样苦味没有了,虽然营养也会流失,但口感还是不错的。(亲身证实)
这里要明确一下,鳑鲏鱼是扁平状体型的鱼,因此,假如你是水缸、周转箱等缸养鳑鲏鱼,不要问为什么你养的鳑鲏鱼颜色不好。
养鳑鲏鱼的缸要考虑观赏性,也就是你要用人眼能从侧面观赏的鱼缸来养,不然再漂亮的鳑鲏鱼你也只是看到鱼背脊,看不到鳑鲏鱼身体侧面漂亮的颜色,哪来的观赏性?
其实鳑鲏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们或许还留存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里呢!虽然现在大城市已经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是乡间野外却很常见。
总而言之,鳑鲏鱼是高颜值的本土原生鱼,想要颜色艳丽就尽量模拟自然环境去养;想体验鳑鲏鱼繁殖的乐趣就必须要有河蚌共生;想知道鳑鲏鱼味道,那么参考一下略带一些苦味的鲫鱼什么味就是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鳑鲏发色和母鱼有关系吗
鳑鲏发色和母鱼有关系,鳑鲏发色是为了吸引雌性鳑鲏鱼。鳑鲏鱼在繁殖期的发色会更为艳丽,雄鱼为了争夺配偶才会出现更为夸张的体色。
鳑鲏鱼体质健壮,利于饲养。同时身体体型较小,并且在成熟发色后身体上遍布色彩丰富的鳞片,绚丽多彩。特别是雄性鳑鲏鱼在发情繁殖期间,身体上的色彩会愈加绚丽动人,极大地增加了鳑鲏鱼的观赏性。
对于鳑鲏鱼来说,观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身上的花纹和绚丽的色彩,而这就要涉及到鳑鲏鱼的发色问题了。因此为了利于鳑鲏鱼的发色,一般建议底材选用深色的底材,这样可以有利于鳑鲏鱼分发色。
只要是水体稳定,环境稳定,食物稳定,在饲养了一个阶段以后,想要它们很好的发色,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去等待即可。
鳑鲏鱼的饲养须知
对于部分观赏鱼来说,要忌讳混养,只能单只喂养或是不能和其他鱼类混养。但是鳑鲏鱼却需要和同类混养,或是可以和其他温顺的鱼类进行混养。如果是单只的鳑鲏鱼入缸,会因为惊慌失措到处乱撞,但是如果是多条鳑鲏鱼则会大胆很多,可以一起巡游产生群游的观赏效果。
鳑鲏鱼不建议裸缸养,否则就会发现你养了一缸“鲫鱼”,四周都是玻璃,什么颜色也没有,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保护自己,鳑鲏鱼也会生出保护色,将自己融入环境,身上的颜色就变淡,甚至没有了色彩。
鳑鲏鱼适合生存的温度是12℃至28℃,最好不要超过30℃。因此鳑鲏鱼可以生活的温度空间跨度还是比较大的,在冬季的时候,在室内进行喂养问题也不大,这也是鳑鲏鱼利于喂养的重要原因。
鱼缸里的鱼为什么会变色.变体型
变体型是因为鱼长大。
变色原因:
1、阳光照射不足,鱼在荫蔽光线暗环境下过长,鱼身上的色素细胞退化,使得鱼体颜色变淡。
2、营养不足,鱼长期饥饿,就会消化掉一部分色素细胞。
3、红色观赏鱼添加含胡萝卜素高的鱼饵料也会使鱼变色。
4、水温高,鱼变色也会快。
鳑鲏鱼半边发白鱼鳍不能动
两种情况 第一可能是白点病,长鱼鳍上了。第二种是被攻击了,然后导致感染,鱼肉在水里泡得发白 并且伤及肌肉
鱼为什么会变黑?
一是水质老化,二是水质突变。如果水质发生变化,如酸碱度、软硬度发生变化的时候,鱼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水质出现问题的时候,鱼的嘴巴、鳃、身体都会慢慢变成黑色。前者是因为水体氨氮过高,后者是因为季节温差大。
鱼属于非常“敏感”的种类,当水温发生剧烈的变化时,就会刺激到鱼,容易使鱼产生生理反应,失去它原本鲜艳的体色,使得身体慢慢变黑。所以,要保证鱼健康的成长,水温一定要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正常情况下鱼可以在25-28摄氏度的水温中生活。导致鱼身体变黑的原因是比较多,如水温问题、水质问题、疾病、受到惊吓等
水质问题很简单,先给鱼缸换水看看情况如何。在换水的时候要对鱼缸进行消毒杀菌,以免留下致病菌而做无用功,给金鱼一个健康消毒过的无菌环境。其次,在确诊病因之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金鱼杀菌消毒可以使用淡高锰酸钾溶液,给金鱼进行药浴。一般药浴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当然这期间还要根据金鱼的适应情况来确定药浴的时间。
鱼平时常见的疾病像肠炎白点和烂身等都可能导致鱼的变黑,具体的判断方法看有没有拉白色的便便,看肚子有没有变大,或者身子有没有出现腐烂的情况等等,如果有的话,加点捣烂的土霉素和黄粉进入鱼缸里,直到情况好转为止。花鸟市场买一种叫做黄粉的药,用于消炎疾病如黑斑病的影响也会导致鱼身体变黑,会长出黑斑点,呈灰白色。当鱼受到惊吓时,它的身体也会逐渐出现黑斑导致身体变黑。
扩展资料: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鱼主要分为:热带鱼、温带鱼和冷带鱼等。
水类鱼分为:淡水鱼和咸水鱼。
参考资料:百科-鱼
十厘米长的乌龟一次吃多少龟粮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品种的乌龟食量是不同的,喂食的龟粮不同投喂量也会不同,我们可以在第一次喂食的时候分次喂以免浪费,等到乌龟不吃以后记住那个投食量就可以了。
1个月小孔雀鱼能长1厘米左右。通常来说,孔雀鱼一个月能长的长度是非常有限的,但出于发育期的孔雀鱼生长的变化会比较明显,比如,刚出生的孔雀鱼到一个月大的时候,就能长到1厘米长。
1元小锦鲤能长大。在饲养1元的小锦鲤的时候,要准备一个足够大的鱼缸,这样能给锦鲤更大的生长空间,同时要注意定期给锦鲤换水,保持水质的干净,这样锦鲤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1米2宽40的鱼缸可以养地图鱼、鹦鹉鱼、龙鱼、罗汉鱼、飞凤鱼等之类的中大型鱼。在养鱼的时候,要根据鱼缸的大小来挑选饲养的鱼和饲养的密度,要注意的是饲养密度不可以太大。
这个要根据七彩神仙鱼的大小来决定,正常情况下1CM的鱼需要1公升的水来喂养,如果你的鱼是两厘米长就需要两公升。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情况来推算自己的鱼缸可以杨多少七彩神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