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用药后多久换水?常见做法分享与解析 腊肠犬病例分析:诊断血管环畸形的关键步骤 虎鱼不吃食是什么原因?7 种情况都有可能 红鹦鹉鱼身上发白是什么原因?14 种情况可参照处理 迷你鹦鹉鱼产卵后需要注意什么?需要考虑的点有这些 观赏鱼生病了怎么办?找准原因是关键 金鱼趴缸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观赏鱼常见病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方法吧! 猫咪频频打喷嚏?当心你家的猫主子得了这些病 换季要当心小“猫病”!3 招教你应对猫咪的“换季综合症” 金鱼患病的几种表现与 5 个常见原因 猫咪小便发黄是怎么回事?常见原因与应对方法介绍 猫咪毛球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狗狗总是放臭屁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肠胃出问题了! 狗狗总是拉肚子是什么原因?以下是处理步骤和建议 9 种常见鳃损伤症状及病理 宠物皮肤病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鱼尾巴充血是怎么回事?原因与解决办法详解 宠物发情喂避孕药可以吗?这些后果需要考虑 观赏鱼外伤感染如何保持清洁?受伤鱼养护指南 狗狗食物过敏性皮炎处理办法 迷你鹦鹉鱼繁殖前兆是什么?3 种繁殖期详解 鱼趴缸的困扰:揭示各种原因与实用解决技巧 一例犬吸入性肺炎病例的解析与治疗,附 9 大护理要点 小猫咪也会晕车?别慌,这些方法教你轻松解决! ACTH 刺激试验与 LDDS:谁是最佳的肾上腺功能检查方式 家有宠物必看!如何正确接种狂犬病疫苗? 一例猫感染小孢子菌 季节性犬细小病毒感染:了解不同阶段感染概率 揭秘猫猫上呼吸道的头号威胁:猫杯状病毒 有必要给猫咪做绝育?权衡利弊,做明智选择 有必要给猫咪刷牙吗?揭秘猫咪口腔健康重要性 鱼池养鱼必读:中医养鱼法,告别鱼病烦恼 揭秘白点病:鹦鹉鱼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有必要给猫咪做绝育?爱宠与责任的权衡 中老年猫咪牙齿疾病及拔牙手术全指南 有必要给猫咪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呢?铲屎官必读! 猫咪缺乏维生素的症状表现,揭秘其的奇妙功效! 金鱼生病的症状表现,早发现早治疗! 龙鱼急性细菌感染病的奇迹康复之路
白点病——致病原因与特征
提问:小小宠来源:宠搜网
精选回答

白点病,饲养观赏鱼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疾病之一。本文呈现的内容由水产研究资料参阅和个人经验等组成,仅供参考。

病原体: 目录 隐藏 1. 病原体: 2. 形态特征: 3. 发病特征: 4. 小瓜虫的生命周期

白点病的病原体是小瓜虫,小瓜虫是寄生虫,而非细菌,真菌或病毒,因此治疗小瓜虫,如果是功能单纯的杀菌药,基本没有效果。

该病在 1876 年就由法国人 Fouquet 描述并将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一般简称为小瓜虫。

在日本的研究中,已知的 44 种海水小瓜虫与淡水小瓜虫,有非常大区别,故将海水的小瓜虫命名为:咸水小瓜虫,本文只讨论淡水的小瓜虫。

形态特征:

小瓜虫成虫个体较大,是肉眼可见的纤毛虫之一。成虫体长一般在 0.35 毫米—0.5 毫米,体宽在 0.3—0.4 毫米,呈球形。显微镜下的小瓜虫其细胞质呈现暗黄色、暗灰色或者青灰色。

而我们在观赏鱼看到的白点病现象,则是因为小瓜虫刺激鱼的皮肤,导致鱼体表皮肤细胞增殖成为一个白色囊泡,而形成了视觉上的“白点”。也就是说,我们视觉看到的“白点“,是小瓜虫 + 鱼的保护组织的综合产物。

发病特征:

(1)小瓜虫爆发时,会在体表形成密密麻麻的白点,看上去鱼的身体像是被撒了一层盐。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和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

小瓜虫一般喜欢寄生在运动器官,如胸鳍、尾鳍、鳃上。胸鳍上寄生的虫体密度最大,往往最先发现有“白点”。

病鱼行动迟缓,常与水中的固体物摩擦,希望借此摩擦清除小瓜虫。

(2)小瓜虫能寄生在鱼类的鳃丝上,以鳃丝的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为食,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影响鱼的呼吸。

(3)小瓜虫寄生在鱼体后,还会引起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和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这会快速导致鱼虚弱不堪。

小瓜虫对观赏鱼类的侵袭没有选择性,各种金鱼锦鲤,热带鱼如孔雀鱼斑马鱼玛丽鱼鹦鹉鱼,虎鱼、龙鱼神仙鱼等都会患病。

小瓜虫的生命周期

小瓜虫可大概分成虫期和幼虫期

成熟的小瓜虫会脱离宿主身体,在水底寻找一个地方停留,然后身体分泌出一种无色透明且具有弹性的包囊。

形成包囊体后,虫体在包囊内开始二次分裂,正常的包囊一般经 9—10 次分裂后,可形成 300—500,甚至 1000 个以上的幼虫。

幼虫在水温 15—20℃的时候,这是小瓜虫的最佳生存温度,从包囊内破囊而出,开始寻找宿主,周而复始。

小瓜虫幼虫的孵化受温度影响非常大,在 30℃的水温依然有 30% 的存活率。这也是有些养鱼的朋友会说,30℃依然会生白点病

但是不同水温条件的比较,已经不难发现水温对小瓜虫的抑制作用,因此不用怀疑,升温在白点病初期依然是处理小瓜虫的最佳手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鱼尾巴上有白点,是怎么回事,请教

您的鱼患上了白点病

白点病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简介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

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

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亚汞作药浴处理。

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症状

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治疗方法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

治疗药物:

1.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

2.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

4.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5.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6.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我的草金鱼生病了,一些鱼鳍或腮变黑,另一些身上掉鳞或有点状的白絮,请问是什么病啊,怎么治疗?

鱼鳍变黑是烂鳍病,点状白絮可能是白点病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编辑本段病原体

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玻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编辑本段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编辑本段金鱼白点病的防治与治疗

金鱼白点病的治疗方法

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   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金鱼白点病的防治办法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 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防治与治疗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2: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意事项3: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黑斑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

发病原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在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症状和病变:鱼体长出“黑斑点”,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

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cmx55cmx45cm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着。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C、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80359.htm

斗鱼身上有白色小点点是怎么回事?

白点病热带鱼类常见的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不安定的水质与温度变化引起疾病,特征是身体的表面白色圆点附着。1、初期的时候可以提高水温30度左右。2、或使用甲机蓝并且加温至30度。3、使用盐水沐浴并加温也有不错的效…

白点病

热带鱼类常见的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不安定的水质与温度变化引起疾病,特征是身体的表面白色圆点附着。

1、初期的时候可以提高水温30度左右。

2、或使用甲机蓝并且加温至30度。

3、使用盐水沐浴并加温也有不错的效果(水10公升,盐5-10公克)。

胡椒病(天鹅绒)

白点病更小的白色(或咖啡色)点状,密密麻麻的,像是胡椒涂满了鱼的外表。一般都是水质的突变所引起。盐水沐浴(水10公升。盐5-10克)效果不错。

立鳞或松鳞病

水质恶化的感染,外观鳞倒立。是使用真菌药加细菌药一起治疗,并多注意残饵及水质。

斗鱼身上长白点可能是因为患了白点病,此时需要将患病的鱼隔离,并且每天用浓度为1%的粗盐溶液浸泡20-30分钟。

清理水质:也可能是长时间不换水水质变差导致的。此时应该换掉四分之一的水,并对鱼缸进行消毒。

升温:还有可能是因为温度变化过大,此时需要在水中横放或者竖放一个加热棒,维持缸内水温稳定

大黄鱼养殖常见病白点病及其防治方法分别是什么?

1、原因及其生活史

海水鱼白点的原因为刺激隐核虫,又称为海水小瓜虫,专性寄生性纤毛虫类。刺激隐核虫营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整个发育阶段可分为4个虫体阶段,即滋养体、包囊前体、包囊和幼体。滋养体是指寄生在宿主上并不断生长的虫体,发育成熟后就成为包囊前体,然后脱离宿主,粘附到水底或池壁上,形成包囊。包囊进行无性繁殖,形成许多小仔体即幼体,最后幼体破囊逸出,形成幼虫。幼虫可在水中自由活动,不进食,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为感染期虫体。在自然条件下,刺激隐核虫对不同种的鱼类表现出不同的感染能力。

2、流行情况

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在温带和热带海域,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刺激隐核虫无寄主的专一性,硬骨鱼类几乎都可被感染。在海水比重为 1.017~1.020,pH值 7.7~8.0,每年水温在 25—30℃时是海水鱼白点的高峰期。闽东地区的除了2~4月份低温期未检出刺激隐核虫外,其他时间均有检出,流行季节为6~7月和 l0~l1月。虫体无需中问寄主,靠包囊及其幼虫传播。水温低于25℃或高于30℃,发生情况就比较低。罗源湾中海水网箱养殖不流动或水流不畅,高密度养殖,导致水质较差、有机物含量丰富,这些是主要原因。

3、症状及诊断方法

初期肉眼可见鱼体表、各鳍及鳃上先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鱼体在池中狂游,用身体摩擦网箱,呼吸频率加快。中期鱼体体表、鳃、鳍等感染部位出现小白点增多、体表分泌的粘液增多,体表寄生处表皮充血、鳃组织贫血,紧接着迅速传染,很快整个网箱甚至整个养殖区域的大黄鱼都会受感染,严重时鱼体表皮覆盖白色薄膜,这是由于鱼的皮肤和鳃受虫体的刺激分泌大量的粘液包裹于虫体表面形成的。

相关问题

明星医生

相关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