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说的是螳螂吗?我想说你没有看错。我突然感觉名字里带螳螂俩字的都是自然界的狠角色。正如你所想的那样 昆虫中能捕杀大于自己几倍的昆虫在自然界可能真没几个。螳螂,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字,一个我们随手能捏死的小昆虫,却在自然界里是鼎鼎有名的残暴小虫子。
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螳螂是比较牛的呢。我是从黑猫警长里有一集母螳螂把公螳螂吃掉那集知道的。对于年少的我,这么温馨正义的动画片在童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就是我们熟知的武术螳螂拳,我们国家著名导演王晶导演年轻时所扮演的肥螳螂也让我印象深刻,或者又是美丽漂亮的兰花螳螂,又或者是海洋里的螳螂虾,说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被我们经常忽略的螳螂是多么牛。
事实上从外形上来看,螳螂有点奇怪,奇特的造型,像是手握两把镰刀。它们不仅能杀死同类的 还能杀死鸟类,蛇类,或者小型的哺乳动物,或者小型的蜥蜴。甚至可以和猫比划两下,是什么让螳螂这么无畏的呢,怎么养成好斗嗜血的性格呢。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从生物圈食物链来看,有些事情是很符合逻辑的 也很容易理解 你知道 猫抓老鼠 蜥蜴吃昆虫 但为啥到螳螂这不是这样了呢。
我想说螳螂绝对是昆虫世界的统治者 它镰刀般致命的前腿通常把猎物抱在怀里,然后给猎物一个爱的摸摸哒。在螳螂的捕食圈里对于猎物来说,螳螂也太热情了吧 ,想抱谁就抱谁。大多数情况下 螳螂会先设下埋伏 利用树叶树皮或自身的伪装进行伏击。它们捕捉猎物的速度超级快。以至于人类的眼睛很难捕捉到它们的动作。螳螂的身体结构使其成为昆虫圈顶尖的杀手,螳螂可以将头部旋转180度 用两只大而复杂的眼睛来扫描环境。整个狩猎场 没有一个猎物的动作会被忽略。
螳螂的正常菜单上通常有蟋蟀 蚱蜢 苍蝇和其他昆虫。非正常菜单上有,小鱼,小青蛙,小蛇,小鸟,小蜥蜴,小老鼠,隐藏级菜单是臭名昭著的成年雌性的交配行为 它们有时会在交配后或在交配过程中吃掉另一半。但是螳螂的无畏,即使有可能被吃掉也不能阻止它们的繁殖。螳螂有时被用作害虫控制的天然药物 有螳螂生活在的那片农作物地区,相当于有一个敬业的小保安。
然而由于螳螂这个小保安过于勤奋, 它们能吃掉对于庄稼有益的昆虫和坏昆虫一样多。螳螂不是那种喜欢追逐猎物的捕食者 ,他们最喜欢的是伏击中发动攻击 有些螳螂伪装得很好 而另一些人则期望如此。待在原地 直到猎物出现或靠近,对于狩猎中的螳螂,它们还会精确计算出使用的力量 速度和距离 这对昆虫来说是不正常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科学家们认为螳螂的攻击移动就像在同一个程序上一样一成不变。,但一些实验证明 螳螂确实会根据目标移动的速度来调节撞击速度,有时意识到速度计算错误 他们就停了下来。然后立即纠正它们的错误,如果不是拍摄到它的慢动作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它试图计算改变它的动作。对于螳螂了解得越多 我就越觉得它们是万能的猎手,而它们海洋里的好哥们,螳螂虾,也是海洋里比较厉害的主,在抖音里我们经常看见。养殖的螳螂虾攻击时多么恐怖。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喜欢的点赞关注我呦。如果你有其它的观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谢谢大家的观看。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螳螂的特征与习性螳螂是什么?
螳螂的特征与习性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2]
1823年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86岁。[1]
昆虫记中螳螂有什么生活习性?
1、螳螂的生活习性: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善于利用“心理战术”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属于益虫。螳螂的生活环境为草丛,为了避免被天敌发现,一般的螳螂颜色多为绿色,除绿色外也比较常见。
2、蝗虫的生活习性: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食物,是农业害虫。蝗虫一般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寿命大约6个月。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3、蝉的生活习性:常见的蝉科动物是蝉,俗称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在地下“潜伏”四年后钻出地面。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4、蝈蝈: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
5、毛虫:一般只在某种或某些植物上生活,并以其为食,直到变为成虫。而后交配并寻找此类植物产卵。它们一般以寄主的叶或果实为食。
毛虫中群居、独居的都有,变为成虫前,一般会蜕4-6次皮,以便不断长大,最终做蛹。蜕皮、做蛹前会不吃不喝,一动不动。
写作背景: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法布尔31岁时,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这段时间他就先后创作了《植物》、《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生物学作品。1854年,法布尔在法国的《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了他的《节腹泥蜂观察记》。
三年后,他又发表了关于鞘翅昆虫问题的研究成果,其学术质量之精,理论意义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终于问世。
煌煌10卷的《昆虫记》一书,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
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虫记
螳螂的有关知识?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
螳螂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螳螂是益虫还是害虫
螳螂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
一、螳螂是益虫还是害虫
螳螂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
螳螂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有些种类是孤雌生殖。
二、螳螂吃什么食物
螳螂是肉食性昆虫,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蛾蝶类及其幼虫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虫,蝉、飞蝗、螽斯等大型昆虫。可作为蚜虫、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害虫的天敌,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
三、螳螂怎么捕食的
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而且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其它知识:
没虫子给螳螂吃什么
没虫子给螳螂吃,可以将瘦肉剁成糊状,然后用来喂食螳螂。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喜食各类作物害虫,如蝗虫、家蝇、玉米螟等。
螳螂吃什么害虫
螳螂会吃60多种害虫,比如棉蚜虫、红铃虫、菜螟、金龟子、苍蝇等,而且还喜食蝗虫,可以说螳螂是农业生产中的“安全卫士”,不过一只螳螂的寿命只有6至8个月左右。
螳螂的寿命有多长
螳螂的寿命大概在9至12个月左右。螳螂是无脊椎动物,喜捕捉活虫作为食物,如果有机会,还会捕食小鸟、壁虎、幼鼠等,是农业益虫。
2020中国允许养的鸟有:金丝雀、斑胸草雀、白腰文鸟、七彩文鸟、长尾草雀、八哥等。但在饲养鸟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一些野生的鸟类最好不要进行饲养。
20CM的小缸可以饲养差不多100只黑壳虾,黑壳虾体型非常的小,品种也非常多的,体长只有2厘米左右,其身体颜色非常的多,这类虾很少有人会当作观赏虾饲养,其主要作用就是清楚鱼缸里的藻类。
25天的玄凤鹦鹉在饲养时,主人可以喂食小米、高粱、稻米之类带壳的谷物,偶尔可以喂食一些干净的青菜、大白菜、黄瓜、苹果之类的蔬果,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喂食任何添加油脂和调味的食物。
两个月的玄凤多久能养熟需要看家长的饲养方式,还有玄凤鹦鹉的性格,如果家长的饲养方式正确,而且玄凤鹦鹉的性格很好,那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它就能养熟了,如果家长不怎么会饲养,而且玄凤鹦鹉比较胆小,那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了。
50缸养10-12条一眉道人。如果是幼鱼的话,可以饲养40条左右,但在它们长大后便要更换更大的鱼缸,或是分缸饲养,否则它们便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导致出现发育不良等之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