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畸形的预防方法 如何挽救烂心的君子兰 多肉植物严重冻伤该如何处理 发财树根部发软并出水该怎么办 发财树根部发软并出水该怎么办 发财树根部发软并出水该怎么办 发财树根部发软并出水该怎么办 多肉叶片变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白粉虱的四种防治方法 月季春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月季春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兰花叶片发黄的处理方法 多肉植物腐烂的几种可能性 小疣寿根系干枯坏死的处理方法 天竺葵烂根的处理方法 虎尾兰烂根的原因分析 玉露叶片干瘪的原因分析 豆瓣绿烂根的处理方法 郁金香褐斑病的病因及防治要点 郁金香褐斑病的病因及防治要点 菊花畸形的预防方法 菊花畸形的预防方法 预防君子兰空根的两种方法 如何判断夏季十二卷多肉烂根 巧用麻油防治植物蚁害 如何用啤酒来防治害虫 夏季多肉植物腐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茶花只结蕾不开花的原因分析 清香木掉叶的原因分析 为盆花换盆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防治梅花的药害和涝害 合欢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如何预防蝴蝶兰枯萎 夏季多肉植物比较容易出现的三大问题 花卉叶片发黄的防治方法 兰花烂根的预防措施 夏末初秋应该如何预防多肉的病虫害 植物介壳虫的防治方法 植物介壳虫的防治方法 植物介壳虫的防治方法
菊花畸形的预防方法
提问:小小宠来源:宠搜网
精选回答

菊花出现畸形往往是由于菊花的花蕾受到伤害以及花期遭受雨淋导致的。畸形的菊花常表现为花朵不圆、不能正常开放或有缺陷等情况。菊花畸形是可以预防的,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菊花

1、菊花现蕾时,侧蕾要及时除去,顶蕾先留2个,待长到比豆粒大时只选留1个端正的花蕾,千万不要碰伤或用手指捏所留花蕾,受损伤或用手指捏过的花蕾开不出圆整的花朵。

2、选留的花蕾要防止蚂蚱啃食和其他害虫咬食,如蚜虫、玉米螟等。经常打药可避免害虫危害。

3、开花时要避免淋浴,浇水时不要浇到花朵上,以免烂心。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菊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

菊花褐斑病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防治,花叶病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叶面喷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加强管理,采用健壮菊苗,出现病害的话可喷洒氧化乐果、敌敌畏、阿维毒乳油、爱诺虫清乳油,剪掉病虫枝叶,集中焚烧,雨后要排水。

菊花种植中常见病害

1、菊花褐斑病: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椭园形病斑,病斑大小不等呈或紫褐色,后期转为暗褐色的病斑,之后多数病斑相连,叶面焦枯,叶子全部脱落。

2、菊花花叶病:多表现在嫩叶上,使叶片皱缩畸形,有植株矮小,生长不良,花瓣染病时为萎蔫,没有光泽,严重时影响正常发育,菊花B病毒又称菊花花叶病毒。

栽培菊花主要虫害

1、菊姬长管蚜:成虫集中在嫩梢、叶柄和叶背上,有时候也会在花蕾及花冠内,蚜虫以口器刺吸营养物质,导致叶子变黄、干枯、脱落,花瓣失色,很快凋邂。

2、菊潜叶蝇:菊潜叶蝇主要藏在菊花叶子的背面,潜食叶肉,在菊花的叶片上形成弯曲的潜道,情况严重的话,叶子全部被侵害,叶片斑黄枯萎,影响观赏,如防治不力可蔓延整个菊圃。

菊花病虫害防治

1、菊花褐斑病: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源,选择健壮母株进行繁植,浇水时不要弄湿下部叶子,雨后做好排水的措施,定期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每7-10天一次。

2、菊花花叶病:及时防治蚜虫和绿盲蝽的危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叶面喷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加强管理,采用健壮菊苗。

3、菊姬长管蚜:可用氧化乐果、敌敌畏叶面和叶背喷撒,两种农药交替使用,可防蚜虫的抗药性,虫害严重时可用快灵可湿性粉剂2000至3000倍液喷撒,效果特好。

4、菊潜叶蝇:剪掉病虫枝叶,集中焚烧,花期过后将危害植株全部剪除,烧毁或深埋,潜叶蝇要以防为主,从菊花苗期开时,可用敌敌畏、氧化乐果叶面喷撒,如发现叶面有细小虫道时,要及时在叶子上喷洒阿维毒乳油、爱诺虫清乳油,均有很好的效果。

菊花病虫害及其防治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菊花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菊花的在种植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有白粉病症状,黑斑病症状,茎腐病症状,花叶病症状,小编就针对以上四种症状进行介绍以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症状:

病变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多发于叶片、叶柄等处,有时幼茎、花柄、花芽也会受害。初发时,白粉主要在叶片正面,条件适宜时,全叶部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则出现黑色小点,严重者,叶片枯萎卷缩,植株矮化,花瓣畸形或者不开。

防治:(1)及时清除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2)在浇水时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施肥。(3)发病前,即4月中旬-8月中旬,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和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月喷两次。(4)发病期,喷洒20%的粉锈宁600-8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灵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黑斑病症状:

初期在叶片上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然后颜色慢慢变成黑色到黑褐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后期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中心转为灰褐色至浅灰色,出现小黑点。严重时病斑间相互连接,使整个叶片发黑干枯,悬挂于茎上。

防治:(1)发现病叶应该立即摘除。(2)大田菊实行二年以上轮作倒茬,盆栽菊则需每年更换新土。(3)扦插时选择健康母株做繁殖株,并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80%代森锌600倍液浸泡1-2分钟。(4)冬季割除地面残留枝叶,集中烧毁,深翻土壤埋掉。(5)4月上旬,喷洒1%波尔多液或者80%的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止病害发生。(6)发病期喷洒75%百菌清700倍液或者40%唏唑醇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松果菊的病害和防治方法

松果菊的病害:根腐病 症状

也叫做黑茎病,松果菊染病初期,植株上部的叶片会出现萎缩卷曲的情况,甚至整株的叶片都干枯掉落。

病情严重时,根部变成褐色,直到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采用4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每隔3—5天喷施一次,喷施2—3次即可见效。

松果菊的病害:黄叶病 症状

松果菊感染黄叶病之后,第一年不会出现病症,到第二年植株才会受到影响。

松果菊感染黄叶病后,植株的叶色发黄,有的卷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变得矮小,花朵出现畸形,颜色变浅。

防治方法

通常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当发现病植株大部分枯黄时,要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避免病情扩散。

松果菊的病害:花叶病 症状

感染花叶病之后,松果菊的幼叶会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纹,变成花叶。

成株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变小,略皱缩,严重的时候叶片反卷,病株下部的叶片逐渐黄枯。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3%三氮唑核苷水剂(爱诺倍达)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另外混加硫酸锌25至30克,硼肥20克,天然芸苔素5克,配合杀蚜剂每5至7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

及时拔除患病的植株,并集中销毁,防止病情扩散。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轮斑病、黑锈病、褐锈病、白粉病和病毒病等,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1.褐斑病(斑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1)为害症状:病菌多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边缘黑褐色,中心灰黑色,上有黑色小点。严重时多数病斑连接在一起,整个叶片枯焦。空气湿度大,连作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避免重茬;8~10月份每周喷1次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洒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倍液。

2.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初期茎基部叶片上出现暗褐色或黑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直径3~10毫米左右的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使叶片干枯脱落。

(2)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3.轮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病菌侵染后,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白色病斑,病斑四周带紫褐色,着生许多黑色小点。

(2)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4.黑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初期叶表面产生淡斑点,以后变为褐色,病斑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孢子)。菊花生长后期在叶片等处又产生深褐色或暗黑色椭圆形的肿斑,破裂后散出栗褐色粉状物。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在病株上越冬。平均气温达25℃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时,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通风不良,透光性差,土壤黏重,排水不畅,施氮肥过多或缺肥,连作等情况下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喷施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喷施敌锈钠300倍液。

5.褐锈病: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时叶片表面散生淡褐色或橙的小斑点,叶子枯黄脱落。

(2)防治方法:同黑锈病。

6.白粉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菊花叶及茎。(1)为害症状:初期先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物,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重时全株枯死。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25%粉锈宁2000~2500倍液。

7.病毒病:为害菊花的病毒病种类较多,已报道的就有20~30种。(1)为害症状:表现为轻花叶斑驳或无症状。通过桃蚜、汁液和插条等进行传播。

(2)防治方法:选用无毒繁殖材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及时喷施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

8.线虫病:菊花线虫病侵染叶片、花芽和花。(1)为害症状:线虫从气孔侵入内部组织,受害叶子变为淡绿色,并带有淡斑点,以后这些斑点变成黄褐色,叶片干枯变黑,早期脱落。严重时,花器官变成畸形,常在花蕾期枯萎。

(2)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或使用无病土繁殖幼苗;把带病的部位浸泡在热水中,50℃、10分钟或55℃、5分钟,即可杀死线虫而不伤寄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1000~1500倍40%乐果乳剂液浇灌土壤。

菊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

菊花褐斑病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防治,花叶病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叶面喷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加强管理,采用健壮菊苗,出现病害的话可喷洒氧化乐果、敌敌畏、阿维毒乳油、爱诺虫清乳油,剪掉病虫枝叶,集中焚烧,雨后要排水。

菊花种植中常见病害

1、菊花褐斑病: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椭园形病斑,病斑大小不等呈或紫褐色,后期转为暗褐色的病斑,之后多数病斑相连,叶面焦枯,叶子全部脱落。

2、菊花花叶病:多表现在嫩叶上,使叶片皱缩畸形,有植株矮小,生长不良,花瓣染病时为萎蔫,没有光泽,严重时影响正常发育,菊花B病毒又称菊花花叶病毒。

栽培菊花主要虫害

1、菊姬长管蚜:成虫集中在嫩梢、叶柄和叶背上,有时候也会在花蕾及花冠内,蚜虫以口器刺吸营养物质,导致叶子变黄、干枯、脱落,花瓣失色,很快凋邂。

2、菊潜叶蝇:菊潜叶蝇主要藏在菊花叶子的背面,潜食叶肉,在菊花的叶片上形成弯曲的潜道,情况严重的话,叶子全部被侵害,叶片斑黄枯萎,影响观赏,如防治不力可蔓延整个菊圃。

菊花病虫害防治

1、菊花褐斑病: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源,选择健壮母株进行繁植,浇水时不要弄湿下部叶子,雨后做好排水的措施,定期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每7-10天一次。

2、菊花花叶病:及时防治蚜虫和绿盲蝽的危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叶面喷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加强管理,采用健壮菊苗。

3、菊姬长管蚜:可用氧化乐果、敌敌畏叶面和叶背喷撒,两种农药交替使用,可防蚜虫的抗药性,虫害严重时可用快灵可湿性粉剂2000至3000倍液喷撒,效果特好。

4、菊潜叶蝇:剪掉病虫枝叶,集中焚烧,花期过后将危害植株全部剪除,烧毁或深埋,潜叶蝇要以防为主,从菊花苗期开时,可用敌敌畏、氧化乐果叶面喷撒,如发现叶面有细小虫道时,要及时在叶子上喷洒阿维毒乳油、爱诺虫清乳油,均有很好的效果。

菊花病虫害及其防治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菊花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菊花的在种植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有白粉病症状,黑斑病症状,茎腐病症状,花叶病症状,小编就针对以上四种症状进行介绍以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症状:

病变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多发于叶片、叶柄等处,有时幼茎、花柄、花芽也会受害。初发时,白粉主要在叶片正面,条件适宜时,全叶部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则出现黑色小点,严重者,叶片枯萎卷缩,植株矮化,花瓣畸形或者不开。

防治:(1)及时清除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2)在浇水时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施肥。(3)发病前,即4月中旬-8月中旬,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和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月喷两次。(4)发病期,喷洒20%的粉锈宁600-8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灵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黑斑病症状:

初期在叶片上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然后颜色慢慢变成黑色到黑褐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后期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中心转为灰褐色至浅灰色,出现小黑点。严重时病斑间相互连接,使整个叶片发黑干枯,悬挂于茎上。

防治:(1)发现病叶应该立即摘除。(2)大田菊实行二年以上轮作倒茬,盆栽菊则需每年更换新土。(3)扦插时选择健康母株做繁殖株,并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80%代森锌600倍液浸泡1-2分钟。(4)冬季割除地面残留枝叶,集中烧毁,深翻土壤埋掉。(5)4月上旬,喷洒1%波尔多液或者80%的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止病害发生。(6)发病期喷洒75%百菌清700倍液或者40%唏唑醇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松果菊的病害和防治方法

松果菊的病害:根腐病 症状

也叫做黑茎病,松果菊染病初期,植株上部的叶片会出现萎缩卷曲的情况,甚至整株的叶片都干枯掉落。

病情严重时,根部变成褐色,直到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采用4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每隔3—5天喷施一次,喷施2—3次即可见效。

松果菊的病害:黄叶病 症状

松果菊感染黄叶病之后,第一年不会出现病症,到第二年植株才会受到影响。

松果菊感染黄叶病后,植株的叶色发黄,有的卷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变得矮小,花朵出现畸形,颜色变浅。

防治方法

通常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当发现病植株大部分枯黄时,要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避免病情扩散。

松果菊的病害:花叶病 症状

感染花叶病之后,松果菊的幼叶会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纹,变成花叶。

成株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变小,略皱缩,严重的时候叶片反卷,病株下部的叶片逐渐黄枯。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3%三氮唑核苷水剂(爱诺倍达)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另外混加硫酸锌25至30克,硼肥20克,天然芸苔素5克,配合杀蚜剂每5至7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

及时拔除患病的植株,并集中销毁,防止病情扩散。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轮斑病、黑锈病、褐锈病、白粉病和病毒病等,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1.褐斑病(斑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1)为害症状:病菌多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边缘黑褐色,中心灰黑色,上有黑色小点。严重时多数病斑连接在一起,整个叶片枯焦。空气湿度大,连作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避免重茬;8~10月份每周喷1次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洒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倍液。

2.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初期茎基部叶片上出现暗褐色或黑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直径3~10毫米左右的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使叶片干枯脱落。

(2)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3.轮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病菌侵染后,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白色病斑,病斑四周带紫褐色,着生许多黑色小点。

(2)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4.黑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初期叶表面产生淡斑点,以后变为褐色,病斑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孢子)。菊花生长后期在叶片等处又产生深褐色或暗黑色椭圆形的肿斑,破裂后散出栗褐色粉状物。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在病株上越冬。平均气温达25℃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时,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通风不良,透光性差,土壤黏重,排水不畅,施氮肥过多或缺肥,连作等情况下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喷施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喷施敌锈钠300倍液。

5.褐锈病: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时叶片表面散生淡褐色或橙的小斑点,叶子枯黄脱落。

(2)防治方法:同黑锈病。

6.白粉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菊花叶及茎。(1)为害症状:初期先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物,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重时全株枯死。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25%粉锈宁2000~2500倍液。

7.病毒病:为害菊花的病毒病种类较多,已报道的就有20~30种。(1)为害症状:表现为轻花叶斑驳或无症状。通过桃蚜、汁液和插条等进行传播。

(2)防治方法:选用无毒繁殖材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及时喷施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

8.线虫病:菊花线虫病侵染叶片、花芽和花。(1)为害症状:线虫从气孔侵入内部组织,受害叶子变为淡绿色,并带有淡斑点,以后这些斑点变成黄褐色,叶片干枯变黑,早期脱落。严重时,花器官变成畸形,常在花蕾期枯萎。

(2)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或使用无病土繁殖幼苗;把带病的部位浸泡在热水中,50℃、10分钟或55℃、5分钟,即可杀死线虫而不伤寄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1000~1500倍40%乐果乳剂液浇灌土壤。

菊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

菊花褐斑病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防治,花叶病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叶面喷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加强管理,采用健壮菊苗,出现病害的话可喷洒氧化乐果、敌敌畏、阿维毒乳油、爱诺虫清乳油,剪掉病虫枝叶,集中焚烧,雨后要排水。

菊花种植中常见病害

1、菊花褐斑病: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椭园形病斑,病斑大小不等呈或紫褐色,后期转为暗褐色的病斑,之后多数病斑相连,叶面焦枯,叶子全部脱落。

2、菊花花叶病:多表现在嫩叶上,使叶片皱缩畸形,有植株矮小,生长不良,花瓣染病时为萎蔫,没有光泽,严重时影响正常发育,菊花B病毒又称菊花花叶病毒。

栽培菊花主要虫害

1、菊姬长管蚜:成虫集中在嫩梢、叶柄和叶背上,有时候也会在花蕾及花冠内,蚜虫以口器刺吸营养物质,导致叶子变黄、干枯、脱落,花瓣失色,很快凋邂。

2、菊潜叶蝇:菊潜叶蝇主要藏在菊花叶子的背面,潜食叶肉,在菊花的叶片上形成弯曲的潜道,情况严重的话,叶子全部被侵害,叶片斑黄枯萎,影响观赏,如防治不力可蔓延整个菊圃。

菊花病虫害防治

1、菊花褐斑病: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源,选择健壮母株进行繁植,浇水时不要弄湿下部叶子,雨后做好排水的措施,定期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每7-10天一次。

2、菊花花叶病:及时防治蚜虫和绿盲蝽的危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可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叶面喷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加强管理,采用健壮菊苗。

3、菊姬长管蚜:可用氧化乐果、敌敌畏叶面和叶背喷撒,两种农药交替使用,可防蚜虫的抗药性,虫害严重时可用快灵可湿性粉剂2000至3000倍液喷撒,效果特好。

4、菊潜叶蝇:剪掉病虫枝叶,集中焚烧,花期过后将危害植株全部剪除,烧毁或深埋,潜叶蝇要以防为主,从菊花苗期开时,可用敌敌畏、氧化乐果叶面喷撒,如发现叶面有细小虫道时,要及时在叶子上喷洒阿维毒乳油、爱诺虫清乳油,均有很好的效果。

菊花病虫害及其防治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菊花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菊花的在种植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有白粉病症状,黑斑病症状,茎腐病症状,花叶病症状,小编就针对以上四种症状进行介绍以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症状:

病变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多发于叶片、叶柄等处,有时幼茎、花柄、花芽也会受害。初发时,白粉主要在叶片正面,条件适宜时,全叶部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则出现黑色小点,严重者,叶片枯萎卷缩,植株矮化,花瓣畸形或者不开。

防治:(1)及时清除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2)在浇水时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施肥。(3)发病前,即4月中旬-8月中旬,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和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月喷两次。(4)发病期,喷洒20%的粉锈宁600-8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灵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黑斑病症状:

初期在叶片上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然后颜色慢慢变成黑色到黑褐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后期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中心转为灰褐色至浅灰色,出现小黑点。严重时病斑间相互连接,使整个叶片发黑干枯,悬挂于茎上。

防治:(1)发现病叶应该立即摘除。(2)大田菊实行二年以上轮作倒茬,盆栽菊则需每年更换新土。(3)扦插时选择健康母株做繁殖株,并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80%代森锌600倍液浸泡1-2分钟。(4)冬季割除地面残留枝叶,集中烧毁,深翻土壤埋掉。(5)4月上旬,喷洒1%波尔多液或者80%的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止病害发生。(6)发病期喷洒75%百菌清700倍液或者40%唏唑醇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松果菊的病害和防治方法

松果菊的病害:根腐病

症状

也叫做黑茎病,松果菊染病初期,植株上部的叶片会出现萎缩卷曲的情况,甚至整株的叶片都干枯掉落。

病情严重时,根部变成褐色,直到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采用4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每隔3—5天喷施一次,喷施2—3次即可见效。

松果菊的病害:黄叶病

症状

松果菊感染黄叶病之后,第一年不会出现病症,到第二年植株才会受到影响。

松果菊感染黄叶病后,植株的叶色发黄,有的卷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变得矮小,花朵出现畸形,颜色变浅。

防治方法

通常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当发现病植株大部分枯黄时,要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避免病情扩散。

松果菊的病害:花叶病

症状

感染花叶病之后,松果菊的幼叶会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纹,变成花叶。

成株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变小,略皱缩,严重的时候叶片反卷,病株下部的叶片逐渐黄枯。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3%三氮唑核苷水剂(爱诺倍达)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另外混加硫酸锌25至30克,硼肥20克,天然芸苔素5克,配合杀蚜剂每5至7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

及时拔除患病的植株,并集中销毁,防止病情扩散。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轮斑病、黑锈病、褐锈病、白粉病和病毒病等,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1.褐斑病(斑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1)为害症状:病菌多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边缘黑褐色,中心灰黑色,上有黑色小点。严重时多数病斑连接在一起,整个叶片枯焦。空气湿度大,连作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避免重茬;8~10月份每周喷1次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洒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倍液。

2.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初期茎基部叶片上出现暗褐色或黑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直径3~10毫米左右的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使叶片干枯脱落。

(2)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3.轮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病菌侵染后,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白色病斑,病斑四周带紫褐色,着生许多黑色小点。

(2)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4.黑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初期叶表面产生淡斑点,以后变为褐色,病斑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孢子)。菊花生长后期在叶片等处又产生深褐色或暗黑色椭圆形的肿斑,破裂后散出栗褐色粉状物。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在病株上越冬。平均气温达25℃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时,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通风不良,透光性差,土壤黏重,排水不畅,施氮肥过多或缺肥,连作等情况下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喷施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喷施敌锈钠300倍液。

5.褐锈病:真菌性病害。(1)为害症状:发病时叶片表面散生淡褐色或橙的小斑点,叶子枯黄脱落。

(2)防治方法:同黑锈病。

6.白粉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菊花叶及茎。(1)为害症状:初期先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物,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重时全株枯死。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25%粉锈宁2000~2500倍液。

7.病毒病:为害菊花的病毒病种类较多,已报道的就有20~30种。(1)为害症状:表现为轻花叶斑驳或无症状。通过桃蚜、汁液和插条等进行传播。

(2)防治方法:选用无毒繁殖材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及时喷施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

8.线虫病:菊花线虫病侵染叶片、花芽和花。(1)为害症状:线虫从气孔侵入内部组织,受害叶子变为淡绿色,并带有淡斑点,以后这些斑点变成黄褐色,叶片干枯变黑,早期脱落。严重时,花器官变成畸形,常在花蕾期枯萎。

(2)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或使用无病土繁殖幼苗;把带病的部位浸泡在热水中,50℃、10分钟或55℃、5分钟,即可杀死线虫而不伤寄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1000~1500倍40%乐果乳剂液浇灌土壤。

相关问题

明星医生

相关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