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猫咪前,你可能并不会觉得养猫是多么富有挑战的一件事,但直到你真的养了一只猫,你才意识到,这回真不是闹着玩的!为了让猫咪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人类家庭生活,主人们通常都要给猫咪进行一些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你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开始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也许还能按专业文章中所说的那些方法去慢慢引导猫咪,但如果猫咪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错,并且始终无法学会你教的技能,那么那些“只有耐心才能训练好猫咪”的提醒便很有可能直接被你无视,并最终导致你因为“恨铁不成钢”而对猫咪使用“降猫十八掌”。
图1 融洽的人猫关系应该是有互动的
可一旦真的对猫咪动了手,那么猫咪对你的态度可能就会来一个180°的大转变。也许原本只要一个呼唤,你就能让猫咪来到你身边,但自从你动手后,叫它们过来似乎就变得没那么简单,猫咪总是会观望一下你的态度,确定你不会再动手打它们,它们才会过来。不过这个确认你不会对它们动手的过程需要耗费一些时间,时间长短则根受猫咪个体的差异、猫咪被教训的次数及猫咪被教训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
常常有人说,猫咪是非常记仇的动物,只要你打过它们一次,它们就会记一辈子,其实与其说猫咪记仇,倒不如说是猫咪生性敏感、行为谨小慎微,当主人打过它们后再呼唤它们时,它们就会因为害怕再次被实施棍棒教育而犹豫到底要不要听你的呼唤过去。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让猫咪能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有些主人会给猫咪丢颗糖衣炮弹,比如手上拿点零食呼唤猫咪、或者用猫咪平时喜欢的玩具将猫咪吸引过来等,只要猫咪不是完全失去了对你的信任,通常情况下它们还是会接受你给的糖衣炮弹。在这里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猫咪可能不会因为你给了它们一次好吃好玩的东西就立刻恢复对你的信任,你得耐心重建你们之间的关系;
二、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将猫咪引过来进行再教育,那么以后不管你用什么好的食物或者拿多么好的玩具,猫咪基本上都不会再靠近你了;
三、不要再随便动手打猫咪,否则即便你有糖衣炮弹,猫咪以后也能抵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并最终越来越远离你。
图2 甚至在哺乳期都无法彻底放松下来的猫咪
事实上,棍棒教育不仅会让猫咪远离你,猫咪的性格也许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比如有些猫咪会因为接受了棍棒教育而显得比其他猫咪更胆小和忧郁,而它们通常也比较害怕人类的接近,即便你没有恶意,它们可能也不愿意与你亲近,而还有些接受过棍棒教育的猫咪则比其他一些猫咪更易怒等。虽然棍棒教育可能真的在某些训练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种教育方式随之带来的“猫咪无法亲近你”、“猫咪的性格发生改变”、“训练越来越难”等一系列的负面效果应该也都不是主人们的一开始所希望看到的吧!
图3 略显犹豫的猫咪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对于刚带回家的流浪猫咪(特别是成年猫),切忌不可使用“棍棒教育”,单不说它还未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还很有可能对你发起攻击,作为掠食者的猫咪还是有一定伤害力的。
图4 作为掠食者的猫咪拥有锋利的“武器”
在饲养猫咪的时候,虽然有的主人完全不会对猫咪搞棍棒教育这一套,但他们似乎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时刻以猫咪的指示为中心,这其实就是我们通常会说的溺爱。纵然主人百般宠爱,但有的猫咪似乎总是一副高高在上、对主人也爱理不理的态度,有点应了那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过就算猫奴们再怎么愿意伺候猫主子,因为溺爱而造成的各种问题可能还是会让你无从应对,比如猫咪想吃什么,主人就提供什么,这样做导致的后果也许就是导致猫咪过度肥胖,一旦猫咪过度肥胖,那么它们可能就要承受由肥胖引发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给它们带来的痛苦,主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猫咪受苦;此外,溺爱还可能导致猫咪变得更加任性,有些被溺爱的猫咪甚至会无法无天到让主人都难以招架。所以想要让猫咪更好地适应人类家庭生活,主人就要掌握正确的养护方法,切忌棍棒教育、切忌千依百顺。
图5 骄纵的猫咪很喜欢翻箱倒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猫咪不听话可以打它吗?
1. 猫咪不听话时,不应该用打骂的方式来纠正。
2. 由于猫咪的驯化时间比小狗短,它们通常性格更为敏感和高傲。
3. 养猫的人常自嘲为“猫奴”,因为猫咪有着自己的个性和习性。
4. 打骂猫咪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行为问题,甚至引发应激相关的疾病,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
5. 当猫咪表现出不良行为时,应该通过奖励正确行为来引导,而不是采用惩罚手段。
6. 正确的做法是分析猫咪不听话的原因,并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地用打骂来解决问题。
7. 若您有其他关于宠物健康的问题,欢迎点击我的头像进行免费的一对一咨询。
猫不听话就打对吗
猫咪不听话千万不能打,因为猫咪驯化时间相对小狗偏短。
猫咪属于性格较为敏感、高傲自我物种,养猫称为猫奴。
打骂猫咪严重,会引起不良行为问题,或应激因素导致严重疾病,特别是泌尿系统疾病。
所以猫咪出现不良行为,避免通过打骂训导,应该通过奖励正确引导,这样可以帮助猫咪更好改善。
所以教育不听话的猫咪,避免应用暴力方式、打骂方式训导。
所以需要分析猫咪不听话原因,找到合理解决方案,避免通过打骂方式训导。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他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猫做错了事要怎么教育才科学?可以打吗?
科学的猫咪教育不应包括体罚或打骂猫咪。打猫是不推荐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猫咪的恐惧和伤害,并破坏与它们的信任关系。科学的猫咪教育应基于积极的强化方法和正确的行为纠正技巧。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猫咪教育方法与我的养猫猫经验结合的方法,可以尝试下哦!
1. 积极强化:使用积极的强化方法来奖励猫咪正确的行为。当猫咪做对了或听从了你的指令时,给予它们喜欢的零食、赞美和温柔的爱抚,以加强这些积极的行为~零食推荐喜崽的壮壮酱或者冻干,猫猫做的好要及时奖励哦!
2. 忽略错误行为:对于猫咪的错误行为,如不良习惯或捣蛋行为,尽量避免使用惩罚性的方法。相反,尽量忽略这些行为,不给予关注和反应,让它们明白这些行为不会得到你的关注。
5.沟通和理解:猫咪是有情感的生物,有时候它们的不良行为可能是因为不舒服、害怕或需要更多的关注。努力理解猫咪的需求和情感,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这里我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
6.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刺激: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刺激,例如玩具、攀爬架和有趣的活动,以帮助猫咪消耗精力和保持身心健康。
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对猫咪的行为问题感到困扰,或者需要更多指导,最好咨询专业的兽医或猫行为咨询师。
总的来说真的不建议打猫猫,和猫猫相处我们要慢慢来,我记得刚养第一只小猫的时候来我家把我玻璃杯子打碎了,正想教训它!朋友和我说打猫可能会应激,而且猫不会长教训,要怪就怪你没有吧玻璃杯放到猫够不到的地方…..好吧!那时候我就懂了,猫不会放错,错的是你没把东西放好哈哈哈哈哈哈哈!谁让它是我“主子”呢!猫猫真的可以治愈一切,只要有足够耐心对待它,它给你的反馈和力量是很多很多很多的!
通过积极的强化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你可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帮助猫咪逐渐学习和适应良好的行为。记住,耐心和理解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
猫咪犯错,到底能不能打
和猫咪相处在同一个屋檐下,不要以为你供它吃住,就可以对它为所欲为,其实你在猫咪眼里也就是个室友而已。所以如果它犯错,你想要通过狠狠的揍它一顿来改变那是不可能的,没准就会离家出走,就算不走也会给你记着这个仇!而且想要它再次信任你也难了。
可别用养狗的那套来养猫,也别用教狗的那套来对付猫,因为它们不吃这套!一旦它讨厌您,那就麻烦了,最短是三个月,最长就是一辈子。所以,如果您太过凶狠,这辈子它可能都不再喜欢您了,这是很难改回来的。请您记得,猫咪和您的关系就只是室友,最多存在一种贸易合作的关系,千万不要使用暴力!和猫咪相处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彼此互信上。
曾经打过、没有打过,还有心里曾想过要打,以及潜意识里想打猫咪的人,请您们收起这个念头,放下暴力的手。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对猫咪动粗了!猫咪在被您们打下去的那一瞬间,一切都会改变。它会对人类失去信心,不再相信人类,有些还会伸出爪子来保护自己。如果猫咪伸出爪子来抓,被抓的人会觉得很痛,痛到迅速把打猫的手抽回去,而猫咪很会运用经验法则,不用几次,它就会变得很凶,因为经验告诉它,只要它反击;越狠地反击,越能击退人类不友善或是残暴的手。到最后,主人和猫咪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却过着互不相干的日子,本来养猫的乐趣,变成了双方的痛苦及负担。
如果您肯仔细看看自己养的猫,它每天都在告诉您很多事情和秘密。当它害怕时,瞳孔会放大,毛发会竖立。为何要竖立毛发?就是要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大。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大就是优势地位的表示,如果它很有自信的话,就不需要打肿脸充胖子了!猫咪也会透过耳朵及尾巴的动作传达讯息,只要常常观察,就会发觉它一直在对您表达呢!
2020中国允许养的鸟有:金丝雀、斑胸草雀、白腰文鸟、七彩文鸟、长尾草雀、八哥等。但在饲养鸟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一些野生的鸟类最好不要进行饲养。
20CM的小缸可以饲养差不多100只黑壳虾,黑壳虾体型非常的小,品种也非常多的,体长只有2厘米左右,其身体颜色非常的多,这类虾很少有人会当作观赏虾饲养,其主要作用就是清楚鱼缸里的藻类。
25天的玄凤鹦鹉在饲养时,主人可以喂食小米、高粱、稻米之类带壳的谷物,偶尔可以喂食一些干净的青菜、大白菜、黄瓜、苹果之类的蔬果,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喂食任何添加油脂和调味的食物。
两个月的玄凤多久能养熟需要看家长的饲养方式,还有玄凤鹦鹉的性格,如果家长的饲养方式正确,而且玄凤鹦鹉的性格很好,那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它就能养熟了,如果家长不怎么会饲养,而且玄凤鹦鹉比较胆小,那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了。
50缸养10-12条一眉道人。如果是幼鱼的话,可以饲养40条左右,但在它们长大后便要更换更大的鱼缸,或是分缸饲养,否则它们便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导致出现发育不良等之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