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猫
猫弓形体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是由弓形体原生动物引起的。人和多种其他动物均可感染,危害人的健康。 一、病原 病原是“刚地弓形体”,属原生动物,为一种细胞内寄生虫。虫体生活史中的滋养体阶段,形状呈弓形,故而得名,也叫“弓浆虫”。弓形体有两个宿主,即中间宿主和终末缩主。它的生活史包括5种类型阶段: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滋养体和包囊主要出现中间宿主(猫以外的哺乳动物、鸟类和某些变温动物)的体内,其中滋养体多见于急性病例的体液和组织液中,并多呈多型性,如弓形、新月形、香蕉形等。包囊型多见于慢性病例或无临床症状病例的脑、视网膜、肌肉以及内脏等组织器官中,多呈圆形,外层有较厚的囊膜,为弓形体的相对静止期。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只出现在终末宿主体内。当猫吞食了含有滋养体、包囊或成熟的卵囊的肉食后,虫体可进入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而产生裂殖子,部分裂殖子进一步发展为配子体,雌雄配子体结合进行有性繁殖或成为卵囊,后者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中,经过2~4天的发育成为具有感染力的卵囊。猫吞食的虫体,也有穿过肠上皮而进入淋巴和血液中,则可到达全身各脏器、组织,侵入细胞内,以出芽或二分法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虫体。当虫体致病力较强时,可使猫急性发病。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猫体在感染过程中产生了免疫力或某种因素,使虫体的繁殖速度变慢,一部分虫体被机体消灭,另一部分在宿主的脑、骨骼肌等处形成包囊型虫体,能存活数年之久。除猫科动物以外的动物和人是弓形体的中间宿主。一般是由于弓形体的滋养体或包囊,通过某一途径使中间宿主受到感染。虫体通过血液、淋巴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由于宿主的抵抗力不同,因此可能引起急性发病,也可能使其繁殖力受阻,宿主只出现轻度临床症状或仅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状态。弓形体的抵抗力,由于虫体处于生活史的不同阶段而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滋养体的抵抗力最差,一般消毒药均可杀死,如1%来苏儿溶液1分钟即可杀死。包囊型虫体抵抗力较强,常温下可保持1年半的感染力,对一般酸、碱消毒药均有相当强的耐受能力,但不耐高温,80℃时1分钟可杀死,100℃时即刻死亡。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比较复杂,既可胎内传染(即胎儿通过胎盘而感染),又可从外界感染。人主要是经胎盘传染胎儿,但也有可能通过输血发生传染。弓形体病人对周围人群则没有直接传播的危险性。其他很多动物也同样如此,它们本身可受传染,而对周围动物无直接传染危险,除非它们的肉被食用时。家猫和其他猫科动物不同,因为弓形体只有在猫科动物体内形成一种新的弓形体寄生型即卵囊。1只猫1天能排出1000万个卵囊,可持续排出2周多时间。病猫的免疫并不完全,因此它还可以再感染,又可重复排卵囊,所以说猫是本病的主要侵袭源。卵囊随粪便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在适合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2~4天即变为传染性卵囊,人和其他动物均可通过接触带有该卵囊的土壤等而被感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人工感染通过口、咽喉、皮下和腹腔等途径都可以引起发病。据报道,猫的品种、性别对发病没有明显的差异,季节对本病的发生也无大影响。但年龄不同时病的经过有一定的差异。幼猫多呈急性经过,成年或老年猫则为慢性经过。 三、症状 受弓形体感染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一般无明显症状,大多呈隐性或亚临床型经过而成为带虫者。只有少数出现临床症状。猫感染弓形体后通常为不显性经过。而幼龄猫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则可急性发作。表现体温升高,下痢、呼吸困难和肺炎,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成年猫多为带虫者,死后剖解可见肺、肝、脾、淋巴结、心肌、脑等处均有炎性坏死性变化。显微镜下见坏死,周围有多形性的滋养体,有的在心、脑、骨骼肌等处有休止型的包囊体。人和其他动物的易感性,通常无年龄和性别差异,但随接触机会的增多而有上升的趋势。据报道,有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种、5种变温动物和一些节肢动物都可以作为弓形体的中间宿主受到侵害,同时也成为本病的侵袭源。 四、诊断 一般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诊断。其中以实验室检查为主要依据。通常用间接血液凝集试验的方法,既简便、快速,又灵敏而特异。另外也可用血液、分泌物等涂片染色进行镜检,观察有无弓形体。也可以用动物接种和免疫生物学诊断等方法。 五、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磺胺类药物对急性发作期有一定疗效。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75毫克,配合抗菌增效剂以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天分2次口服,连用5天。 六、预防 根据弓形体的生活史、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本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猫的粪便,或深埋或发酵处理。 2.注意饮食卫生,猫食都应煮熟杀菌后饲喂,尤其是怀疑患病动物的肉品用作饲料时,更应慎重,以免感染。 3.隔离可疑病猫,及时治疗。 注意生活和饮食卫生,一旦发现及时隔离并治疗,将弓形虫病扼杀在摇篮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弓形虫病是什么?
基本上所有养宠物的朋友都有被告诫小心弓形虫经历,特别是有孕妇的家庭,经常会经历多次到底要不要放弃宠物的争论,本文就弓形虫的发育、繁殖过程及如何预防作一简单介绍。
一、正确认识弓形虫病
1.什么是弓形虫?
弓形虫,属球虫亚纲,真球虫目,等孢子球虫科,弓形体属。为细胞内寄生虫,在除了红细胞以外的有核细胞内均可寄生。主要通过消化道和血液传播,各类动物肉类中的弓形虫包囊、假包囊及猫科动物粪便内的弓形虫卵囊为主要传染源。
2.弓形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弓形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致分为5个形态阶段:滋养体(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滋养体(速殖子):是指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即繁殖)的虫体,单个宿主细胞中含有多个速殖子的,称为假包囊。随着细胞膜破裂,速殖子释出,会随着血液至其他有核细胞内继续增殖。
包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数个至数百个虫体,包囊内的速殖子称为缓殖子。当包囊破裂,缓殖子会进入新的细胞,进而形成新的包囊。
裂殖体:在猫科动物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发育增殖,内含多个裂殖子。
配子体:由裂殖子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形成配子母细胞后进而发育形成的。有雌雄之分。
卵囊:是由雌、雄裂殖子结合为合子后发育形成的。成熟卵囊包含孢子囊,孢子囊由子孢子形成。
3.弓形虫的生活史
弓形虫的生活史主要分为在中间宿主体内的无性繁殖和终末宿主体内的有性繁殖。
(1)中间宿主体内的无性繁殖
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包括人、犬类、啮齿类等大多数的动物,主要通过动物吞食含有包囊或假包囊的肉类或猫粪内的卵囊感染,在中间宿主体内无性繁殖,最后形成包囊或假包囊进行传染。具体发育、繁殖过程见图1。
图1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及无性繁殖过程
(2)终末宿主体内的有性繁殖
目前发现的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只有猫科动物,需要提到的一点是,由于弓形虫也可以在猫科动物体内进行繁殖(即无性繁殖),所以猫科动物既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也是其中间宿主。其主要是猫科动物通过吞食含有包囊或假包囊的肉类或猫粪内的卵囊,在终末宿主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进一步传染的过程。具体发育、繁殖过程见图2。
图2 弓形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发育及有性繁殖过程
图3 猫科动物是已知弓形虫唯一的终末宿主
4.弓形虫对人的危害
弓形虫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对孕妇的伤害,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畸胎或死胎。此外,还能造成出生婴儿神经发育障碍;肝脾肿大;心肌炎;融合性肺炎等,对成年人,可造成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异常;弓形虫眼病等。
5.弓形虫的主要传播途径
(1)食用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动物肉类或内脏(生的或未经煮熟煮透的)。
(2)接触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肉类或内脏后,未及时彻底清洁而用手抓食食物。
(3)接触猫科动物粪便后,未及时彻底清洁而用手抓食食物。
(4)长期与患有弓形虫病的动物共同生活。
(5)母婴传播。
图4 患病猫咪粪便是弓形虫主要传染源之一
二、如何预防弓形虫
1.对宠物尽量不要采用散养方式,遛狗时要注意控制其行动,特别是不要让它吞食外面的小动物尸体等,对于猫咪,尽量不要让其外出,如果实在是喜欢去外面玩的猫咪,可以采用遛猫的手段。
图5 使用牵引绳遛狗可有效狗狗的活动
2.不要喂食宠物生肉或者半生不熟的肉,弓形虫的卵囊在80℃的条件下烹煮1分钟以上即可杀灭,所以一定要做到将肉类食物煮熟、煮透,另外在处理食物的时候,要注意生熟分开。这点同样适用于人的食物。
3.定期带宠物去宠物医院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4.对发现患有弓形虫的宠物,要及时治疗。对于患病猫咪,要特别注意其粪便的处理。弓形虫的卵囊对酸、碱、消毒剂等都有较高的抵抗力,但是对干燥和高温抵抗力较差,尽量对可能受其粪便污染的物品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如无法高温消毒的(如塑料、纸张等)可以进行焚烧销毁。同时,宠主也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感染。
5.怀孕的主人要及时带猫咪去检查,并且不要轻易接触猫咪粪便,日常与猫咪的互动也要减少。
6.养猫的宠友尽可能定期去医院检查,并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防范于未然。
猫狗弓形虫病的症状与预防
猫狗弓形虫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眼部炎症、肌肉疼痛等。为了预防弓形虫病,需要保持宠物环境卫生,定期给宠物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避免宠物接触可能带有弓形虫的食物或水源,及时处理宠物的粪便。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猫、狗等宠物。猫狗弓形虫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眼部炎症如结膜炎,以及肌肉疼痛、运动障碍等。如果宠物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预防猫狗弓形虫病,首先要保持宠物生活环境的卫生。定期清理宠物的住所,清除可能的寄生虫滋生地,如积水、垃圾等。其次,要定期给宠物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以增强宠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要避免宠物接触可能带有弓形虫的食物或水源,如生肉、未经处理的奶制品等。此外,及时处理宠物的粪便也是预防弓形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猫狗弓形虫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保持宠物环境卫生、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避免宠物接触可能带有弓形虫的食物或水源以及及时处理宠物的粪便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宠物感染弓形虫病的风险。同时,如果宠物出现疑似弓形虫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猫弓形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弓形虫的形态
猫弓形虫属于原生动物界-顶复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
根据其不同的发育阶段,形态结构各不相同: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前2种形态见于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体内,后3种见于终末宿主体内。
滋养体包括速殖子和缓殖子。速殖子呈弓形、月牙形或香蕉形,一端尖,一端钝,核位于虫体稍偏后,多出现在发病急性期,有时在宿主体内可见许多速殖子簇集在一起,以内二法增殖,形成假包囊。包囊一般出现在慢性病例,于脑、肌肉等细胞内繁殖积聚成球状体,外有一层囊壁,囊内含有数个至数千个虫体,称为缓殖子。
裂殖体在终末宿主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一个裂殖体可以发育成许多个裂殖子。配子体见于终末宿主内,分为大配子体、小配子体两种。卵囊见于终末宿主粪便内,随猫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呈卵圆形,有双层囊壁,表面光滑,每个成熟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新月形的子孢子。
猫弓形虫的生活史
分为2个阶段:
1、肠粘膜外阶段——在各种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受感染的组织细胞内发育
弓形虫的卵囊、包囊或假包囊被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吞食后,在肠腔内分别释放出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虫体可直接或经淋巴和血液侵入肠外组织、器官的各种有核细胞内,也可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虫体可在胞质或胞核内进行繁殖。
在急性期,速殖子迅速裂体增殖,使受侵袭的细胞破裂,速殖子侵入新的细胞增殖。随着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弓形虫速殖子在细胞内的增殖减慢并最终发育成包囊,虫体进入缓殖子期。包囊可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包囊破裂放出大量缓殖子,形成虫血症,并可侵入新的宿主细胞迅速增殖。
2、肠粘膜内阶段——在终末宿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
卵囊、包囊或假包囊被终末宿主吞食后进入小肠。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可直接侵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生殖,并形成裂殖子。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裂殖子,再侵入新的上皮细胞。经过数代增殖后,部殖子在上皮细胞内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二者结合受精成为合子,最后发育为卵囊。卵囊成熟后从上皮细胞脱出,进入大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的卵囊在外界经2-3天的发育而成熟,具有感染力。
弓形虫病的症状
当中间宿主吞食了猫排出的卵囊后,其中的子孢子随血液和淋巴液进入除肠道组织外的细胞中,以双芽生殖方式繁殖,增殖大量的速殖子。随着机体免疫力的产生,速殖子变为缓殖子,形成包囊,在脑、心、眼及骨骼肌中长期存活。
如果在靶器官中发生局部坏死,则出现临床症状,这些症状跟各个器官有关,但大多数猫在感染弓形虫后不表现临床症状。
肺脏、眼睛及肝脏是最常发生感染的器官,厌食、发热、昏睡、肺炎相关的呼吸困难、黄疸、肌肉疼痛、胰腺炎及神经症状是诊断弓形虫病时多见的症状;眼睛的临床症状为前房眼色素层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及出血,或其他眼部炎症的非特异性症状。
家猫感染弓形虫的可能原因
1、宠物市场混乱
宠物猫来源不明,没有定期免疫,饲养环境复杂。
2、流浪猫狗数量增多
流浪猫狗接触的动物和环境较为复杂,很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猫狗、食用被感染的生肉或其它食物、捕食老鼠等途径感染弓形虫。家猫在外出活动时,易接触流浪猫狗而被感染。
3、驱虫意识不全
虽然目前驱虫的意识已在逐渐完善,但仍有部分宠主缺乏对猫体内寄生虫病危害的知识,很容易忽视弓形虫病,或其他体内外寄生虫病。
诊断及治疗
1、诊断方法
测量IgG抗体和IgM抗体,结合临床症状,对治疗表现的反应;或利用X线、组织病理学、PCR、细胞学检查、粪检等手段。
2、治疗
口服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或甲氧苄氨嘧啶-磺胺或盐酸多西环素片。
人畜共患风险
狗狗是弓形虫的重要中间宿主,猫是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人类与猫狗密切接触时,就可能感染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一般不发病,但若本身患有免疫缺陷抑制,则可能导致死亡。孕妇感染可发生早产或流产、产死胎或畸形儿、或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严重病症。通过母体感染的婴儿,多见神经管畸形,婴儿出生后表现为小头畸形、脑积水、癫痫发作,造成智力落后等。有些新生儿出生时无特殊体征,仅表现为体重偏低、贫血、黄疸等,随后逐渐出现抽搐、脑膜炎、脑钙化。感染弓形虫的婴儿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而失明。儿童和老人感染后易患急性淋巴结炎、脑膜炎、肺炎、视网膜炎、顽固性高烧等疾病。
小结
猫狗只是人类感染弓形虫的来源之一,吃生/半生肉、未消毒的奶制品、未洗净的蔬菜才是感染弓形虫最多见的途径。所以,理性养宠,不要因为恐慌而抛弃TA们,只要做好不饲喂来源不明的生肉,定期清理窝、碗、玩具,及时清理粪便,定期体内外驱虫,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猫狗遭受弓形虫感染,这也能保护宠主自身健康。
如何预防猫感染弓形虫?
猫感染弓形虫的原因:
1、饮食不当:铲屎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猫咪喂食了已经被感染了的生肉或者是其他动物的内脏。
2、宠物市场混乱:铲屎官没有办法查清楚宠物猫的来源,在来之前有没有定期免疫以及饲养环境是否复杂。
3、驱虫意识不全:虽然目前驱虫的意识已在逐渐完善,但仍有部分宠主缺乏对猫体内寄生虫病危害的知识,容易忽视弓形虫病,或是其他体内外寄生虫病。
猫感染弓形虫的表现:
慢性型:猫咪会出现食欲不振、身形快速消瘦以及贫血等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神经方面的症状。如果是怀孕的母猫,还有可能发生流产和死胎的情况。猫咪要是作为弓形虫的终末宿主,那感染时的表现为轻度腹泻。
急性型:猫咪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体温常在40℃以上)以及精神不佳、呼吸困难、十分嗜睡等症状,有时出现呕吐和腹泻。而且和慢性型一样,怀孕的母猫可发生死胎和流产情况。
如何预防猫感染弓形虫?
1、不要散养猫咪。因为猫咪在外面接触到的环境和东西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猫咪还会去到流浪猫聚集的地方玩耍,这样就存在感染弓形虫的风险,特别是处于发情期的猫咪,尽量不要让它外出,如果它随便和陌生的猫咪交配,也可能会感染弓形虫。
2、定期给猫咪驱虫。预防猫咪感染弓形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期给猫吃驱虫药。建议有针对性地喂食猫咪吃一些专门驱杀弓形虫的药物。日常饮食铲屎官也尽量不要给猫咪吃生食生肉,真的想给它吃的话,也要把生肉生食用清水煮熟才可以。
3、及时处理猫的排泄物。弓形虫的传播途径最主要的就是粪便,而且猫狗向来喜欢用排泄物标记。所以铲屎官要及时处理猫的排泄物,处理时也要戴好手套,清理完之后也要及时清洗干净双手。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预防猫感染弓形虫的全部内容,如果铲屎官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在线宠物医生或者点击《猫弓形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继续阅读。
2020中国允许养的鸟有:金丝雀、斑胸草雀、白腰文鸟、七彩文鸟、长尾草雀、八哥等。但在饲养鸟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一些野生的鸟类最好不要进行饲养。
20CM的小缸可以饲养差不多100只黑壳虾,黑壳虾体型非常的小,品种也非常多的,体长只有2厘米左右,其身体颜色非常的多,这类虾很少有人会当作观赏虾饲养,其主要作用就是清楚鱼缸里的藻类。
25天的玄凤鹦鹉在饲养时,主人可以喂食小米、高粱、稻米之类带壳的谷物,偶尔可以喂食一些干净的青菜、大白菜、黄瓜、苹果之类的蔬果,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喂食任何添加油脂和调味的食物。
两个月的玄凤多久能养熟需要看家长的饲养方式,还有玄凤鹦鹉的性格,如果家长的饲养方式正确,而且玄凤鹦鹉的性格很好,那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它就能养熟了,如果家长不怎么会饲养,而且玄凤鹦鹉比较胆小,那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了。
50缸养10-12条一眉道人。如果是幼鱼的话,可以饲养40条左右,但在它们长大后便要更换更大的鱼缸,或是分缸饲养,否则它们便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导致出现发育不良等之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