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白蛇,也被称为银环蛇,是中国地区常见的有毒蛇类之一。其身体细长而柔软,通常长度在60至80厘米之间,最长可达到120厘米。头部扁平,眼睛较大,呈卵圆形,瞳孔呈圆形。身体颜色一般为黑色或灰色,具有明显的“银环纹”,这也是其别名来源。背部中央有一条浅色线条,两侧分别有一条黄色或白色的线条,与银环纹交替排列,非常美丽。
寸白蛇主要生活在山区、林区或草原等环境中,喜欢在树上或灌木丛中活动。它们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潜藏在草丛中或洞穴里休息。食物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主,也会捕食蛙类和大型昆虫。
由于寸白蛇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皮肤含有毒素,咬伤后会引起剧痛、水肿、恶心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接近或发现寸白蛇时,应保持距离,不要随意触碰或捕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这是什么蛇?
银环蛇--剧毒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又名寸白蛇、过基甲、过基峡、簸箕甲、雨伞节、金钱蛇、银蛇、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小白药蛇、台湾克雷特等。银环蛇长0.6-1.2米,大蛇可达1.6米。体背面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躯干部有30-50个白色环带,尾部有9-15个白色环带,头颈部为黑色,黑色部分较白色长许多,腹部乳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银环蛇分布地区包括中国西南、南部、台湾、缅甸、越南等地。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中文名 银环蛇
界动物界
纲 爬虫纲
科眼镜蛇科
种 银环蛇
英文名 Narrow-banded krait
外文名称 Bungarus multicinctus
外文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门脊索动物
目有鳞目
属环蛇属
别称白带蛇白节蛇
中文名称银环蛇
这条是什么蛇啊
这个是银环蛇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又名寸白蛇、过基甲、簸箕甲、手巾蛇、银脚带、雨伞节、台湾克雷特等,虽为毒蛇,但性情温和,除非遭受威胁,否则不会主动攻击。银环蛇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
在广州这是什么蛇?
寸白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地方名:银脚带,银包铁,过基甲(两广),白节蛇,簸萁甲(福建),雨伞蛇,百节蛇,白节仔(台湾),手巾蛇(福建,台湾),百步梯,吹箫蛇,竹节蛇(江西),寸白蛇(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四时八节,银报应,甲带(湖南),节节乌,洞萧蛇(福建,湖南,江西),金钱白花蛇等等.追问有毒吗
追答银环蛇是中国毒性最强的毒蛇,危险性极高,而且平时看似很温顺,使人放松警惕,但银环蛇咬人时从不警告。
这是什么蛇
寸白蛇,又称银环蛇,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
2020中国允许养的鸟有:金丝雀、斑胸草雀、白腰文鸟、七彩文鸟、长尾草雀、八哥等。但在饲养鸟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一些野生的鸟类最好不要进行饲养。
20CM的小缸可以饲养差不多100只黑壳虾,黑壳虾体型非常的小,品种也非常多的,体长只有2厘米左右,其身体颜色非常的多,这类虾很少有人会当作观赏虾饲养,其主要作用就是清楚鱼缸里的藻类。
25天的玄凤鹦鹉在饲养时,主人可以喂食小米、高粱、稻米之类带壳的谷物,偶尔可以喂食一些干净的青菜、大白菜、黄瓜、苹果之类的蔬果,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喂食任何添加油脂和调味的食物。
两个月的玄凤多久能养熟需要看家长的饲养方式,还有玄凤鹦鹉的性格,如果家长的饲养方式正确,而且玄凤鹦鹉的性格很好,那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它就能养熟了,如果家长不怎么会饲养,而且玄凤鹦鹉比较胆小,那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了。
50缸养10-12条一眉道人。如果是幼鱼的话,可以饲养40条左右,但在它们长大后便要更换更大的鱼缸,或是分缸饲养,否则它们便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导致出现发育不良等之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