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草蜥
成年的台湾草蜥理念的体长应在21公分安排,健壮的台湾草蜥给人觉得精力振奋,眼睛炯炯有神,手脚有力且行径迅捷。背部的脸色与花卉树木的叶子十分相像,因此在旷野很难被人们辨别。 台湾草蜥的背部以茶色为主,体侧呈绿色。计有3对于咽头鳞,2对于股孔。躯搞长最大达6公分, 尾长可达躯搞长的二至三倍。下颔具三对于颏片。 体背以棕色为主, 体背与腹面鳞片有显著棱起。 腹面白色后腿鼠蹊孔普遍来说有2对于。(注: 迩来的钻研显现(林思民 2002)往日向来被以为广大分散的台湾草蜥,该当只分散在台湾西半部,而依据粒线体DNA序列的钻研则显现北部与东部这些疑似台湾草蜥该当是新种,这表示着台湾将多减少二种私有种蜥蜴。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有人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蜥蜴是一种全新的酷酷的宠物。别以为只是一个小家族,宠物蜥蜴的品种还不少呢!无毒,以下介绍几种蜥蜴给你:
台湾草蜥 Takydromus formosanus,为台湾特有种。
分布:广泛分布在台湾省各地海拔1500以下的低海拔山区。
体型特征:草蜥的腹鳞是方形,身体极为细长,尾长几乎是体长的两倍。在当地有“蛇舅母”的俗称。台湾草蜥腹鳞有八列,背面为深褐色,腹面为浅褐色,体侧由吻端至尾基有浅灰色的色带。
习性:为日行性蜥蜴,白天常在草丛中或灌木丛中活动觅食。早晨常在地面或石头上晒太阳,晚上则在草叶上睡觉。
时行:食物以小型节肢动物为主。如各种昆虫
繁殖习性:产卵季节在春末和夏季,每次可产四至六枚卵。白色,埋于土中,很容易在土中发现。
特征鉴别:草蜥在腿基鼠蹊部有鼠蹊孔,这是一种皮胃腺,为其排盐器官。鼠蹊孔的对数可以作为辨认的标准。台湾草蜥有二对鼠蹊孔,也是它的特征之一。
绿鬣蜥(Iguana iguana)
以鬣蜥作为宠物在国外已经很流行了,但是在国内还比较少。
目前在深圳,广州,北京,青岛,上海、南京的宠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另类宠物——绿鬣蜥。绿鬣蜥(Iguana iguana)是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鬣蜥科的一种蜥蜴。
绿鬣蜥,性情温顺。体长一般在90—150cm.最大体长可达2.2m。主体色为绿色,躯干偶尔会有不规则黄斑,体侧有黑色竖纹直至尾端。眼大。鼓膜裸露体表。背颈部生较多圆椎状鳞。从背部至尾部有一行梳状鬣鳞。喉下有大的喉扇,被刺激时张开。尾长可再生,同时也是它危险时自卫的武器。绿鬣蜥在树上生活,反应敏捷,奔跑速度相当快,在水里也可以游的很好。
绿鬣蜥是素食性为主的蜥蜴,喜好野菜,果实,花,有时也捕食昆虫,报道中称也有捕食小白鼠幼仔的记录。
绿鬣蜥被人们作为蜥蜴类宠物的首选是因为它的一些生物特性:易饲养,无臭味,病害少,体型大,观赏价值高。饲养绿鬣蜥一般采用封闭陆生树栖动物饲养箱两侧用金属纱网封闭以便通风.采用水银射灯加温和取光。因为绿鬣蜥喜欢趴伏于植物上晒阳,所以水银射灯宜置于植物上方。饲养绿鬣蜥宜采用恒温方式,常年控温16℃--32℃之间(24℃--27℃最佳)。饵料可以鲜嫩多汁的白菜,青菜,生菜叶片为主,辅以黄粉虫。日摄食量为体重的 %,幼蜥经一年可长至60cm。绿鬣蜥喜饮用树叶上滚动的水滴,所以饮水器可悬挂于大叶植物上方,让水流滴动于树叶间,为它的生长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由于绿鬣蜥素食为主的食性,饲养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异味,只要定期清理其排泄物就可以了。
在内地出现的绿鬣蜥一般是通过港台地区从东南亚的人工繁殖基地买来的。就是在国外和港台地区宠物市场,绿鬣蜥也一直是大销量的品种。随着国内另类宠物热的升温,绿鬣蜥会走近更多动物爱好者和普通家庭。
水龙
简介:水龙的性格十分温驯,若能给予适当的照顾,就可以健康的成长。而且它体型适中,如果喜欢饲养温驯和爱游泳的蜥蜴,水龙是理想的选择。
学名:中国水龙(Physignathus cocincinus),又名长鬣蜥。
英文名:Water dragon
分布:原产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泰国东部,越南,柬埔寨,印度和中国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
生存环境:温暖潮湿的热带森林
生活习性:树栖性,半水栖性
体型特征:成年的中国水龙拥有深至浅绿色,腹部呈现白或浅。雄性头部较为大而宽,背鳍较长。
体长:幼体全长约10-12厘米,成年的雄水龙最大可达100厘米,成年的雌水龙约可达60厘米,其中尾巴就占了全长的70~75%。
寿命:通常为10-20年。在营养及饲养情况正确情况下,可达25年
购买指导:水龙性情温顺,不会咬人。水龙的外表和绿鬣蜥极为近似,可以由绿鬣蜥的两腮有大型的圆形鳞片,而水龙没有此特征来简易区别。在购买的选择上,须注意四肢、尾巴、吻部是否完整,眼睛是否明亮,体重是否会过轻,活动力是否旺盛。通常市场上的水龙是由原产地野外捕捉而来,很少是由人工繁殖的,所以太大的成年个体野性较强,除非可确定那是自小以人工饲养,否则不建议购买。
饲养箱:水龙是树栖的,半水栖性的蜥蜴,所以饲养的环境必须提供可攀爬的树干,在饲养箱中也同时须提供足够大的水盆供其泡水、游泳。底部最好铺上树皮,碎椰子壳,刨花,枯树叶等。这类的蜥蜴因为动作迅速、活力旺盛且略带神经质,最好能提供较大的饲养空间,否则常会发生鼻头因撞击、磨擦笼壁导致破皮,最后甚至造成感染的情形。一般说来,饲养箱的长度最少应是水龙全长的二倍以上,因此考虑到完全成长后的体型。饲养箱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建议使用100*60*100厘米以上的木制饲养箱,玻璃部分不要太多,因为对水龙来说是没有玻璃的概念,它经常会跳了撞到玻璃上。
温度:日温28-31℃、加热点可达33℃;夜温20-25℃(白天使用太阳灯,夜间可追答饲养箱:水龙是树栖的,半水栖性的蜥蜴,所以饲养的环境必须提供可攀爬的树干,在饲养箱中也同时须提供足够大的水盆供其泡水、游泳。底部最好铺上树皮,碎椰子壳,刨花,枯树叶等。这类的蜥蜴因为动作迅速、活力旺盛且略带神经质,最好能提供较大的饲养空间,否则常会发生鼻头因撞击、磨擦笼壁导致破皮,最后甚至造成感染的情形。一般说来,饲养箱的长度最少应是水龙全长的二倍以上,因此考虑到完全成长后的体型。饲养箱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建议使用100*60*100厘米以上的木制饲养箱,玻璃部分不要太多,因为对水龙来说是没有玻璃的概念,它经常会跳了撞到玻璃上。
温度:日温28-31℃、加热点可达33℃;夜温20-25℃(白天使用太阳灯,夜间可使用 夜用红灯,红外线发热灯,或陶瓷发热器进行加温)。当温度不够时它会减少活动。长时间低温环境会造成消化不良和其它疾病。
湿度:水龙需要比较高的湿度,大约60%-90%,通常保持在70%-80%。可在水龙身上和饲养箱内喷水保持湿度,每天1-2次。如果空气干燥会影响它们的健康,后果是皮肤干燥,甚至棘鳞发黑脱落。
光照:水龙和其它日间活动的蜥蜴类一样,需要日光的照射以促进体内的维生素D3形成,帮助钙质的吸收与骨质的合成。日间须保持12-14小时的直接阳光照射,在无法提供日光的饲养环境下,使用人工UVB紫外线光源是必须的。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还要提供聚热灯泡(例如太阳灯),以升高水龙的体温,帮助其消化和提供正常代谢和活动的热能。
食物:水龙为较偏肉食性的杂食动物,幼年的水龙可喂食面包虫、蟋蟀、蚱蜢、蚯蚓、蜗牛等,撒上钙粉及维生素粉。成年水龙可喂食老鼠,麻雀,小鱼等,也可以直接喂小块的猪肉牛肉等。同时可给予少量碎菜叶、蔬果等植物性食品。记住如果要你的水龙健康成长,钙粉和维生素粉是必需的。
饲喂密度:幼年的水龙应每天饲喂,成年的每周3-4次
繁殖:水龙在一些动物园和家庭饲养中已有成功繁殖的记录。在正常情形水龙约2年可达性成熟,交配通常在春秋两季,一窝可生9-15个蛋,一年最多可生5窝,所以算是蛮多产的蜥蜴种类。孵化期在27℃时约需要60天。
这是什么蛇?四个脚很长的尾巴
梭德氏草蜥
梭德氏草蜥的外形非常独特,wqwee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副小青龙的模样,外色是一身绿色,是台湾特有物种,其它地方暂没有发现这种蜥蜴。梭德氏草蜥一眼就让人看到它那长长的尾巴,
这种草蜥身长一般为6厘米,得出但它尾巴的长度可以达到其身体长度的2到5倍
,尾巴长最大可达到30厘米左右,“小青龙”身后有条长长尾巴。
梭德氏草蜥这条尾巴也许可以帮助它在爬行时保持平衡作用,只是这条尾巴非常脆弱,当受到攻击时,可以
断尾求生
,跟壁虎一样自断尾巴以保全身体,不久之后又能长出一条新的又长又脆的尾巴,这样看来,断开这条尾巴一点也不可惜,毕竟这样断尾可以求得生存!
梭德氏草蜥的雌雄还是很明显,雌梭德氏草蜥为一身绿色,当藏在绿色植物中,可以很好伪装起来,而雄梭德氏草蜥除了头部有两抹绿色以外,身体其它部位均为褐色。这种草蜥善于在树枝之间攀爬,捕猎昆虫为食物,以昆虫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梭德氏草蜥看上去灵动优美,一副小青龙的模样让人印象深刻,是台湾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在夜晚休息,白天活动寻找食物等等,数量较为稳定,
背部是棕褐的肚子是绿色是什么蜥蜴?
蓬莱草蜥。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北草蜥,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常见于旱田、草地、花圃、灌木丛上或林间空地。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台北。
请问这是什么蜥蜴?
草蜥。
以下参见百科
草蜥,蜥蜴目蜥蜴科的1属,以昆虫为食,体细长,约50~60毫米,尾细长,为体长的两倍以上。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方形受到强烈干扰时,尾易自截,断后又能再生。[1]
中文学名
草蜥
界
动物界
目
蜥蜴目
科
蜥蜴科
分布区域
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及苏联西伯利亚
目录
1简介
2习性
3药用价值
4饲养方法
▪ 综述
▪ 饲养习性
5断尾再生
▪ 试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分析
1简介编辑
草蜥
蜥蜴目蜥蜴科的一属。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方形。大腿腹面近肛侧有鼠蹊窝1~5对。受到强烈干扰时,尾易自截,断后又能再生。体背绿褐色,腹面灰白色,体侧下方绿色。刚孵出的幼蜥尾下常为红褐色。体细长,约50~60厘米,尾细长,为体长的两倍以上。 分布世界已知约10种,分布于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及苏联西伯利亚。中国有 6种、常见的有北草蜥、南草蜥和白条草蜥,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
2习性编辑
北
草蜥
草蜥栖息于海拔180~1750米的丘陵、平原和山区的茂密草丛中或矮灌木林间,受到惊扰则迅速逃遁,在杭州地区的活动时间和食性是:4月初在11点前后最多,8月间每天9~11点和15~16点见到的个体较多,10月底在12~13点数量最多。以昆虫为食,春季主要吃蝗虫、卷叶蛾幼虫、鼠妇和地花蜂;夏季主要吃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螽斯)、也吃尺蠖蛾幼虫和鞘翅目昆虫。8月下旬 在福建武夷山采到北草蜥的卵,每窝4~6枚,卵圆形,乳白色,卵径9~11毫米×11.5~14.5毫米。刚孵出的幼蜥全长74~82毫米,尾长51~60毫米。[1]
3药用价值编辑
黑龙江草蜥
【药 名】:黑龙江草蜥
【拼 音】:HEILONGJIANGCAOXI
【来 源】:为蜥蝎科动物黑龙江草蜥的干燥全体。
【功 效】:祛风除湿
【主 治】:用于风湿痹痛。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蛇师酒, 15一20毫升。
【别 名】:山马蛇子、树马蛇子、蛇师(《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本种分布于我国黑龙江、辽宁、吉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多于夏、秋季捕捉,捕后去内脏,烘干或晒干。
【拉丁名】:原动物黑龙江草蜥TaRydromus amurensis ( Pe-ters).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物种进化演变史(主要包括物种起源、进化历史及现状等)
草蜥(16张)
4饲养方法编辑
综述
随着宠物热的骤然升温,一些已厌倦了养猫养狗和追求新奇的人开始饲养起一种国外很流行的个性宠物——蜥蜴。
说
草蜥
起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恐龙般的动物。其实不然,蜥蜴类动物大多温顺可爱,颜色艳丽,而且好静,往往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所以它才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宠爱。在此,我将有关蜥蜴的资料和挑选训养蜥蜴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我们知道和能见到的蜥蜴大多是变色龙、鬣蜥、龙蜥、草蜥、石龙子等种类。能从市场买到饲养的蜥蜴主要有长尾鬣蜥、丽纹龙蜥、北草蜥、大渡石龙子这几种。
挑只身心健康的蜥蜴
挑选蜥蜴时,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
精神状态眼睛有神,四肢有力,体格健壮,主动进食;2颜色艳丽,纹路清晰3身体无伤残,全身鳞片无破损,尾部无断裂痕迹,四肢爪尖完整。这样选出的蜥蜴,才可以放心饲养。
养条蜥蜴乐趣多
以下介绍几种蜥蜴的养殖方法及经验,仅供参考。
长
草蜥
尾鬣蜥俗名变色龙、水龙、马鬃蛇。颜色艳丽,性情温顺,体长在40厘米以上,可以缸养或放养。缸养要求缸的长度超过蜥蜴的长度,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铺垫,放块沉木或石块供其栖息,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晒过为佳,供其饮水与洗澡。放养可以在屋中或阳台,放一水盆或每两天给它洗一次温水澡即可。食物以面包虫为主,1至2天喂一次,一次可吃6条虫。有条件的可以捉些蟋蟀和青蛙来改善伙食,偶尔喂一些生菜或苹果可提高其体质。可训练它趴在肩膀上不动,出门散步。
丽纹龙蜥和北草蜥体型中等,性格活跃,适应性强,宜缸养。布置和喂养与长尾鬣蜥相同,但不用洗澡,缸内要保持湿度,忌闷热与阳光暴晒。可以拿在手中玩耍,但要注意丽纹龙蜥行动迅速,偶尔被激怒时,会张口咬人,所以不要用力去抓它和拽其尾巴。
石龙子体型中等,尾较长,体表鳞片光滑,类似蛇,生命力强,喜土中穴居。缸养条件简单,缸底铺沙土5至10厘米厚,放饮水盆和喂食盆各一个,食物以面包虫和其它昆虫为主,注意保持环境潮湿。
草蜥蜴
晰蜴作为宠物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有些蜥蜴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如巨蜥、鳄蜥等,数量已与大熊猫相当,濒临灭绝。因此,我们见到有贩卖、倒卖者,应拒绝购买并立即举报。只有这样,这些动物才不会从地球消失,我们才能够经常看到这些有个性、可爱的动物。
饲养习性
饲养蜥蜴时,紫外线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几乎所有的蜥蜴类都需要照射阳光,在体内利用维生素D吸收钙质,而患俗称软骨病的佝偻症死亡。 在室内饲养时,不易做日光浴,可利用紫外线灯或太阳灯作为照明,以补充紫外线; 但壁虎类大多为夜行性动物,不需要太多的紫外线。由于壁虎讨厌强光,照明时应避免使用太阳灯等光线强烈的灯光。
食物
小
台湾草蜥
型的蜥蜴可以喂食蟋蟀。如果能吞食,刚出生的小老鼠营养价值最高。另 外还可喂食昆虫、蚯蚓、蜘蛛等。仅喂食昆虫,容易发生钙质与维生素摄取不足,应添加专用营养添加剂。 从中型到大型的蜥蜴,应配合蜥蜴的体形选择各种大小的老鼠喂食。老鼠来源不足 时,可喂食一般的肉类、肝脏等食物,但最好添加专用营养剂。还可喂食面包虫、 剔除骨头和刺的小鱼或鱼肉。
其他
蜥蜴虽需进行日光浴,但日光浴经常造成笼内的温度过高,每日进行日光浴将有害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平时使用太阳灯、紫外线灯照明,并偶尔进行日光浴。对蜥蜴、乌龟而言,紫外线与食物、饮水一样,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太阳灯照明,从早到晚,每日照射12小时左右,即能达到充分的效果。紫外线灯的强度比太阳灯强许多,过强的紫外线对动物有伤害,同时也有晒伤,眼睛失明的危险,每日照射10-20分钟即可。使用紫外线灯时,应该在笼内布置一处灯光照射照射不到的地点,仅在蜥蜴高兴的享受紫外线时开灯,当蜥蜴移动到灯光照射不到的地点时,代表照射量已经足够,即可将灯关掉。 紫外线灯虽然效果好,但使用方法较复杂,新手最好选用太阳灯。[2]
5断尾再生编辑
综述
再
草蜥
生在动物界是较普遍的现象。分布在我国的壁虎科、蜥蜴科、石龙子科和蛇蜥科种类,蜥尾不仅具有自残行为,且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蜥尾在受到压、挤、拉等外界刺激时可自行断落.但断尾仍有跳动能力以分散敌害的注意力,半月后,残尾的断面处又可重新开始长出再生尾。有关蜥尾自残的资料,大多限于断尾及再生的一般性叙述,然而对其机制则尚未见有铰系统的报道,“蛤蚧的尾及其再生研究”一文系国内仅有的研究总结。笔者以北草蜥为实验材料,观察了尾的自残及再生过程,并用多疣壁虎(以下简称壁虎)作了内容相同的对比试验,以便进行蜥尾自残及再生机制的探讨。现将实验结果整理报告于后。
试验方法
1989年5月10日至6月10日,选用捕自苏州上方山山麓的20条北草蜥作为实验材料,平均体长约56.6mm,平均尾长约167.4mm,体重平均约4.37g同时以居民住宅内捕得的20条多疣壁虎进行对比,这些壁虎的平均体长约56.2mm,平均尾长约60mm,体重平均约3.9g记 录实验动物的各项体测量度。根据实验要求人为地使蜥尾作不同长度的断残,然后将手术后的北草蜥和多疣壁虎分别置于模拟自然生境的大玻璃缸内喂养,逐日定时观察并记录蜥尾再生情况。同时对正常蜥尾、断尾和再生尾进行了解剖,观察对比它们之间的不同。此外,还辅以尾部皮肤的纵切.探究与断尾的关系,切片厚度为12u。
实验结果
1.断尾部位与断尾跳动时间
通常,当断尾部位发生在接近尾基而断尾长度超过尾长之半时,则断尾跳动时间要比断尾长不及一半者长,跳动时间平均为10分钟左右,最长的达11分10秒,第1、2、4号北草蜥的断尾长度不超过尾长的50%,其平均跳动
时间只有5—6分钟。由此可见,断层越长,跳动时间愈久,反之.断尾跳动时间就短。同样,多疣壁虎断尾跳动时间也与断尾长度成正比关系,同时还发现除第5号壁虎外.其它个体受刺激时自残丢弃的断尾.都大于尾长之半。手术时,我们拟以人工法折断其小部分蜥尾,但断尾部却总是出现在尾基部。
2.伤口愈合
北草蜥残尾的创口大多在第二天愈合,但也偶有当天或第三天愈合的。壁虎的残尾创口在1—2天内愈合,也以第二天愈合的为多。通常,蜥尾创口愈合所需时间与断尾部位有关:断尾部愈接近尾基.则愈合的需时愈长。蜥尾刚断落时,残尾创口有组织液和血液渗出,然后形成一层薄膜而停止外渗,并逐渐开始愈合。北草蜥残尾断面上的8束肌肉因被断尾拉出.形成四周内缩的圆锥形。若分离蜥尾前后断面的内缩肌束,便可见到造成断尾的自残部位。多疣壁虎尾断裂后.残尾的肌束被脱落的断尾拉出,两三分钟后四周内缩井与演出的组织液、血液共同结成嘎面。被断尾拉出的8条肌束,在断面上排列成盛开的葵花状。断尾处同样发生在尾椎骨的自残部位。
3.芽基出现
自断层日起,经10—11天的愈合期,残尾断面的痂即脱落,长出再生尾的芽基
北草蜥最初形成的芽基钝圆,呈一光洁的小突,有些个体的芽基蓝色或蓝中带红。多疣壁虎在饲养过程中很少进食,不少个体在耗尽体脂后死去,仅有两条壁虎在断层后15天长出芽基。
4、断尾再生
第7、第8号是两条北草蜥在自然界中自残断尾后的再生层生长状况:第7号北草蜥于5月10日被捕获时,已有长7mm的再生尾,第8号的残尾断面也已愈合。为了解蜥尾的再生速度及其规律,可参考第7、第8号北草蜥的蜥尾再生过程,若将其作成回归线,则回归曲线开始时较平缓,往后逐渐上斜,至再生尾表面出现环痕(角质鳞长出前的必经阶段)时,曲线的上斜度最大,候后又趋平缓。由此表明,从残尾出现芽基到再生尾结束生长的全过程中,初期的生长速度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至尾表出现环痕和长出角质鳞时达到最大长速,当再生尾生长接近结束时,生长又变得缓慢而不显,整个再生过程符合直线同归。
5.再生尾的特点
蜥蜴再生尾的尾径明显地小于原生尾。北草蜥的再生尾颜色较深,再生尾鳞也小;原生尾的尾肌按节排列呈“M”形,但整条再生尾的肌肉无分节现象,呈纵行肌束,围绕蜥尾的肌肉共16束;支持再生尾的中轴系-软骨质的管状结构,表面有不规则小孔,与正常的尾椎骨截然不同。多疣壁虎再生尾的背鳞较原生尾大,色浅,腹鳞小于原生尾,排列不规则,也缺乏与原生尾相同的大形尾下鳞,肌节不分节,围绕创口至尾梢的纵肌共8束,再生尾的中轴两侧无脂肪柱;再生后的支持结构与北草蜥相同。人为致断北草蜥的再生尾,残尾创面结构显得极不规则,断层跳动时间也较原生尾短,只能维持2—3分钟。
讨论分析
尾具自残和再生能力的蜥蜴,不论支持其尾的尾椎骨、控制蜥尾运动的尾肌,还是保护尾部的皮肤及尾鳞,都具有一系列与断尾行为相关的特点。
1.尾椎骨
北草蜥尾椎骨的推体为前凹型,多疣壁虎为双凹型。两枚尾椎骨之间通过前后关节面、椎体.以及相邻尾肋的韧带紧密关连。尾椎骨的背腹分别有神经棘和脉棘。各关节面均为软骨组织结构,保证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北草蜥自第七尾椎至尾梢,每枚尾椎骨中部都有一个能引起断尾的自残部位,这是尾椎骨在形成过程中前后两半未曾愈合而待化的结构。雄蜥第七尾椎骨之前是一对半明茎所在处,雌蜥则子其相应 部位有两束粗大的肌肉。半或肌肉束的远端都连接在第六、第七尾椎骨的关节处。因此在最前面的7—8枚尾椎骨处极少发生自残断尾现象。多疣壁虎除前4枚尾椎骨外.其它尾椎骨均有自残部位。雄性半的远端连接在第四、第五尾椎骨的关节处;雌性在该处的两条肌肉束,与第三、第四尾椎骨的关节部位连接。壁虎的尾短,约与体长相等,断尾的位置一般都发生在第五至第七尾椎骨的自残部位。这就表明它们常能以最大长度将尾断落,使断尾维持较长时间的跳动,更易引起敌害的错觉,以赢得逃遁的时间,因为断尾的跳动时间与其长度成正比关系。
蜥尾所以能断落,主要取决于尾椎骨具有与自残行为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北草蜥尾椎骨除了在椎间孔附近外,其它部位同相邻尾椎骨的关连都比较紧密。位于神经棘下方的自残部位向外缘略微隆起,其前后断面均为软骨组织构成的光滑关节面,关节面之间尚有液体,起着流体固定作用,然其周围除附有“M”形尾肌外,几无其它结构对自残部位产生任何固定作用。因此,与尾椎骨的正常关节相比,自残部位的连接是很疏松的,一旦蜥尾受机械刺激而肌肉出现自觉或非自觉的不协调收缩时,就会发生自残断尾现象。由于自残部位约细胞始终保持着胚胎期的组织特点,可不断增殖分化,因此残尾断面可长出再生尾。北草蜥后椎骨的自残部位在每枚尾椎骨的中部,多疣壁虎在尾椎骨的近端2/5处.而石龙子则位于尾椎骨的近端3/5处。这一现象表明分属于不同科的3种蜥蜴,其尾椎骨的自残部位是互不一致的。
2.尾部肌肉与自残
纵贯整条蜥尾的肌肉以M形肌节为单位,按节交错排列。环绕北草蜥的尾周有4个M形肌节,内含8条肌束,控制蜥尾活动,每个M形肌节的纵向长度,相当于4枚鳞片之长,前后跨占5枚鳞片,连接着3枚尾椎骨的2个自残部位。肌节的近端位于第一枚尾椎骨的前部,远端止于第二、第三尾椎骨关节的后部,而肌节的两侧连接在第二枚尾椎骨自残部位的后绕。肌节的各起止点在蜥尾受到拉压刺激时,因其各条肌束产生不协调收缩,自残部位的肌束往前后相反方向拉动,从而成了肌肉分离和尾椎骨最容易拉开的断尾点。壁虎的尾部肌节排列形式与北草蜥相仿,每个M形肌节连接着1(尾测)-2(背、腹)个自残部位。
蜥尾的断裂程序,通常都是先由自残部位的一侧裂开.接着是另一侧,最后才是中轴部分,丢弃断层。可见在避敌信号转换为肌肉收缩信号时,向尾部各条肌束传递信号的先后以及传导速度各异,尽管它们的时间差只有瞬间之别.然而却导致晰尾肌节各肌束出现收缩的不协调性.同时由于传导到自残部位相邻两个肌节的收缩方向的差异,结果就造成了上述的蜥尾自残过程和断层现象。
3.皮肤结构与自残通过对北草蜥和多疣壁虎皮肤纵切面的观察,发现两者在尾椎骨自残部位表面的皮肤中,真皮层有变薄的特化现象。因此,当蜥尾受拉压刺激尾肌分别往相反方向收缩时,不但能造成自残部位断裂和破坏尾节的肌束,同时也容易撕开与此相应的皮肤变薄处,迅速将尾断落。
4.尾鳞排列与自残
北草蜥体检棱鳞,由8个尾鳞围成一个鳞环,而2个鳞环又构成一个尾节,每个尾节的长度与其内部的单枚尾椎骨相当,尾节中间的绕环相接处即尾椎骨的自残部位,这里也正是真皮层甚薄和结缔组织疏松之处。壁虎尾的背腹鳞形态各异,背鳞小而色深,由8—9枚纵列的鳞环构成一个尾节,尾节的纵列鳞自两侧至腹面依次递减为6枚、5枚、4枚和3枚。每一尾节的两端即相应尾椎骨的自残部位。从蜥尾尾椎骨、尾肌、皮肤的构造特点和尾鳞的排列方式,不难看出蜥蜴的自残断尾机制与其结构是一致的,在自残过程中,通过神经支配和蜥尾各个特点的同步作用,使蜥蜴能及时脱落断尾诱敌,有效地逃避敌害。[3]
2020中国允许养的鸟有:金丝雀、斑胸草雀、白腰文鸟、七彩文鸟、长尾草雀、八哥等。但在饲养鸟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一些野生的鸟类最好不要进行饲养。
20CM的小缸可以饲养差不多100只黑壳虾,黑壳虾体型非常的小,品种也非常多的,体长只有2厘米左右,其身体颜色非常的多,这类虾很少有人会当作观赏虾饲养,其主要作用就是清楚鱼缸里的藻类。
25天的玄凤鹦鹉在饲养时,主人可以喂食小米、高粱、稻米之类带壳的谷物,偶尔可以喂食一些干净的青菜、大白菜、黄瓜、苹果之类的蔬果,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喂食任何添加油脂和调味的食物。
两个月的玄凤多久能养熟需要看家长的饲养方式,还有玄凤鹦鹉的性格,如果家长的饲养方式正确,而且玄凤鹦鹉的性格很好,那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它就能养熟了,如果家长不怎么会饲养,而且玄凤鹦鹉比较胆小,那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了。
50缸养10-12条一眉道人。如果是幼鱼的话,可以饲养40条左右,但在它们长大后便要更换更大的鱼缸,或是分缸饲养,否则它们便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导致出现发育不良等之类的现象。